教育|推进“双减”落地应注意哪些问题

“双减”督导被列为2021年教育督导工作的“一号工程” 。 教育部要求建立“双减”专项督导半月通报制度 , 秋季学期开学后 , 每两周对各省作业时间达标学校比例、课后服务时间达标学校比例、学科类培训机构压减等21项指标进行通报 。 为推进“双减”落地见效 , 各地各校应重点关注哪些问题?请看中教传媒智库特约观察员的观察和建议——
处理好三组关系
【教育|推进“双减”落地应注意哪些问题】一是大和小的关系 。 落实“双减” , 党委和政府要聚焦育人方式“大转变” , 推动义务教育大改革 。 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理解并抓住落实“双减”精神的“小切口” , 全面压减作业总量和时长 , 深入研究和改进课堂教学方法 , 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
二是点和面的关系 。 “双减”聚焦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两个点 , 要有“一着棋激活全盘”的思维 。 通过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深化课堂教学改革、强化作业管理、做实做优课后服务、严格校外培训治理等举措 , 织牢织密区域义务教育改革、学校课程改革和教育教学管理改革“一张网” 。
三是内和外的关系 。 从内部管理看 , 教育行政部门要遵循教育规律 , 在课堂教学“提质增效”上做足文章 。 从外部保障看 , 党委政府要着力构建部门协同、省市县联动的监管网络 , 强化校外培训专项治理与常态治理 , 优化外部育人环境 。 (智库特约观察员 王建强)
做好“增”的文章
增加课程供给 。 在“5+2”课后服务新模式下 , 学校的自主拓展空间在于校本课程 , 这就要求学校从人力资源和管理机制等多方面考量 , 开设丰富的拓展型、素养型课程 。
增强经费保障 。 为保证课后服务效果 , 同时又不过度增加学生家庭的经济负担 , 地方政府应统筹建立经费保障机制 , 增加课后服务专项奖励性绩效工资预算和校外人员劳务费预算 。
增强校外管理 。 不仅要争取到家长对“双减”工作的认同 , 有效化解家长对学业质量的担忧和对考试升学的焦虑 , 更要堵住校外培训机构开展学科类补习的大门 , 让家长无“旁门”可入 。 (智库特约观察员 黄华斌)
在“放、管、服”上下功夫
大胆“放” , 充分释放教育主阵地作用 。 学校要开齐、开足、开好国家规定课程 , 让学生在校内学足、学好 。 优化教学方式 , 强化教学管理 , 提升教学效率 , 让学生在校内“学饱” 。
严格“管” , 实现学生作业“减负提质” 。 建立作业校内公示制度 , 加强作业统筹 , 确保作业总量不超标;将作业设计、试题研究纳入教学研究范围 , 探索分层次、个性化作业;建立作业管理负面清单 , 以过程管理、绩效考核等引导教师对学生作业优批优改 。
贴心“服” , 确保课后服务“好事办实” 。 学校要增强课后服务课程和活动的吸引力 , 满足学生的多样化需求 。 还应充分考虑教师参与课后服务的实际情况 , 统筹安排“弹性上下班” 。 也可聘请退休教师、具备资质的社会专业人员或志愿者 , 切实保障教师休息权 。 (智库特约观察员 吕建)
(中国教育报刊社数据中心张杰制作)
《中国教育报》2021年09月24日第4版
作者:张杰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