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神童”8岁上高中,13岁考大学,现状如何?妈妈:恨不得他去死!( 二 )


二:每个阶段 , 有每个阶段该做的事
我身边有不少家长 , 都抱有这样一个心态:只要孩子学习好 , 其他都可以忽略 。 我见过一个男孩 , 11岁的年纪 , 自己坐沙发上跷着二郎腿 , 妈妈跪地给他穿袜子 。
也许这位妈妈认为 , 父母的职责 , 就是无微不至地照顾孩子 , 让他能心无旁骛地学习 。 至于其他的 , 动手能力、自理能力、社交能力 , 长大自然就会了 。
只是 , 一个孩子 , 从小被“伺候”惯了 , 不懂得主动付出 , 不懂得感受他人需求 , 不懂得如何与人相处 。 这种责任心、同理心、社交能力 , 是长大后一下就能学会的吗?
真不是!
在《发展心理学》中 , 埃里克森把人从出生到老去 , 划分为了8个阶段 。 每个阶段 , 都有我们需要完成的任务和克服的困难 。
如果我们只顾读死书 , 过分关注分数而忽略其他 , 长大后可能就会爆发一系列的“危机” 。 比如:
●婴儿期(0-3岁) , 孩子需要发展自主感 , 获得自律、自控的能力 。 否则长大后就意志薄弱 , 遇到事容易半途而废 。
●幼儿期(3-6岁)发展主动感 。 他需要获得有计划、有目的、果断的积极品质 。 否则长大后优柔寡断、害怕犯错、善于讨好 。
●童年期(6-12岁)发展勤奋感 。 他需要克服自卑 , 否则长大后就懒惰、适应能力差、自我评价低 , 不相信自己的能力 。
●青少年期(12-18岁)发展诚实的品质 , 拥有自信 。 否则长大后容易迷茫 , 缺乏责任感和没有远大的理想抱负 。
●成年早期(18-25岁) , 发展亲密感 , 获得爱的能力 。 拥有表达爱和接受爱的能力 , 懂得如何处理两性关系 , 拥有幸福的婚姻 。 否则他就不敢与人亲近 , 容易孤独退缩 。 即便建立两性关系 , 也无法很好地维持 。
你看 , 人从生来就是拥有各种思想和情感的动物 。 如果孩子只是一个“小镇做题家” , 那跟机器有什么区别?
养育一个孩子 , 我们除了要求他成绩出色 , 也要重视其他能力的培养 。 否则 , 当孩子进入社会 , 离了试卷上的分数 , 他依靠什么 , 在激烈的竞争中存活下去?
三:养育孩子 , 切忌用力过猛
布谷妈并不是认为分数不重要 , 相反 , 我很支持培养孩子学习的兴趣 , 发展学习的能力 。
只是 , 我们的孩子并不是一天24小时分秒不差地都在看书、学习 。 生活中其实有很多时间和机会 , 能让他在学习的同时 , 培养各种积极的品质和能力 。
心理学家埃里克森认为 , 我们在养育孩子时 , 一定要根据他的发展特点 , 分阶段培养各种能力 , 切忌用力过猛 。
①婴儿期(0-3岁)
孩子对世界最初的认知 , 源于“动作” 。 3岁前的孩子 , 是靠看、听、触摸、品尝等感知觉来发展思维 。
养育婴儿期的孩子 , 我们要做的 , 就是在保证环境安全的前提下 , 放手让他去触碰、摸 。 让他尽情用嘴去感受自己的身体(婴儿吃手、吃脚) 。 多带他去户外走走 , 介绍新鲜的事物和名称给他 。
孩子拥有自主调动身体(主要是感知觉)的能力 , 他就会在这一阶段发展出“自主”的优秀品质 。 长大后拥有坚定的意志去披荆斩棘、迎难而上 。
②幼儿期(3-6岁)
你知道 , 3-6岁的孩子 , 是靠什么来学习和发展人格的吗?
是游戏!
心理学家认为 , 孩子在这一阶段 , 与同龄人游戏 , 学会了分工与合作、自我控制、理解他人、遵守规则等基本的社交技巧 。
并且6岁前的孩子 , 是以形象记忆和机械记忆为主 。 他们是以形象、图示的方式 , 将知识储存在脑海里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