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新民艺评|艺术教育谨防“证书化”
在“双减”的背景下,艺术素质教育受到学校与家长高度重视,学校积极引进和设置校园内的各类艺术课程及推动“高雅艺术进校园”等活动,家长的积极性则让各式艺术培训机构从咨询到报读都火爆了起来。
艺术教育是以美启真、开发机能、升华心灵的素质与素养教育。在推广和参与时还是需要注意一些问题,例如项目与学生身心发育的匹配,学生兴趣爱好的导引等,更要避免将艺术素质教育再次渗入功利化的色彩,其最明显的一个标识就是家长和学校难以遏制的追求“证书”倾向。
文章插图
这里所说的证书主要指“获奖证书”与“艺术等级证书”两大类。它们似乎证明学校或学生取得了良好的艺术教育并拥有了不一般的艺术素养,然而过于功利化的目的会将好事变成坏事,甚至让人陷入不良机构和人员设计的“套路”之中。
人人获“奖”
先说“获奖证书”,对学校而言会产生艺术教育“政绩化”和受众学生“精英化”的导向误区。作者曾和团队一起研发与引进了数个系列的校园戏剧课程,在与学校交流过程中就遇到很多校领导希望有展示和创排节目评奖的环节。首先对于校园内外必要的艺术展示不可一概否定,适时适当的艺术展演或展示可以增加同学的信念感、检验教与学两方面是否达到目标,也可以让家长看到艺术教育在孩子身上产生的身心素养提高的效果。然而单纯为展示而教学甚至为参演参赛而改变艺术教育及艺术课程规律都是不足取的,它违背了艺术教育的科学性和进程性。追求展示与评奖的校内艺术教育,实际上是一种变相的“拔优”,一般展演或参赛时,老师会将教学中心放在少部分即将上台的同学身上,而其他同学或在一旁无所事事。一旦如此,这就有违教育的公平施予原则。你如何知道坐在一旁冷板凳上的那个不起眼的男孩不是下一个“贾樟柯”或“黄豆豆”?
文章插图
如果说学校参加的评奖展演大多是教育与文化部门组织的公益与较为权威的活动,那么,家长或在机构引导下参加的各种青少年“才艺”大赛则良莠不齐。那些看上去“抬头”吓人的全国大赛,其实根本不是那么回事。例如今年有个声势浩大的全国青少年朗诵大赛,主办方是某市郊区文联,那些支付了上千元参赛费、上万元辅导费与旅行食宿费的家长,谁也不会再花一笔旅费去问协会领导,是否真的参与了这个赛事还是仅借出了一个公章。至于挂靠名校的套路,一般是外包公司的栏目组或挂名校“抬头”的校友会或早已脱钩的三产公司。评奖过程更是荒诞荒唐,合影时可以发现,每个人都捧着奖杯和奖状。
个个有“证”
和混乱的评奖圈相比,青少年艺术教育等级考因为收费较低,组织方大多是相对权威的院校或官方艺术组织,所以受到更多家长与学生的青睐,尤其是“朗诵”“钢琴”“舞蹈”三大类,每年参加的学生数以万计。然而仔细看看就会发现,各家机构的考级级数都不少——九级十级或十二级,而且一般不可越级考。收费虽然看着不高,但所有级数都考下来开销也是不小。其实家长可否想一想,自己读大学时虽然英语有“四六级”,但哪位参加过大学英语五级的考试?还有,一个三四岁的小女孩学会抬一下腿就可以捧回一张一级的芭蕾舞证书,是否可笑?你又是否听得出朗诵八级与九级的区别?
文章插图
过去这些证书还是有不少“用处”,可以是择校的筹码或艺考的敲门砖。然而在强调素质教育的今天,这些证书的功能将会大大降低。其实这些证书的盛行也是家长为教育产业“内卷”无奈交出的智商税。
推荐阅读
- 课堂|帮助海外华裔青少年学习中华传统文化,青岛这个社区开办的跨国“云课堂”火了
- 幼儿园|青岛18所学校拟被认定为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名单)
- 青少年|以闲暇教育促进青少年全面成长
- 青少年|9岁是孩子成绩分水岭的关键年, 耶鲁大学青少年发展研究的启示
- 青少年|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的影响因素及对策分析
- 考试|天使科普:当前青少年问题猛增,主要有10个方面!
- 服务队|安阳设立青少年心理健康服务热线,隔离期间可随时拨打电话求助
- 青少年|焦点访谈:体教融合 新思路新探索
- 社区|让青少年在家门口“触摸”科创
- 关爱|南江县职业中学关爱青少年·普法进校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