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法教育|一线教师于晓冰推出新书《减法教育》:教孩子,“减”即是“加”
随着“双减”政策落地,越来越多家长开始思考如何更新教育观念、调整教育策略,才能促进孩子素质教育的全面发展。
近日,北京师范大学附属实验中学教师于晓冰的新书《减法教育》由中信出版集团推出,将自己的教育理念分享给所有家长。
于晓冰在教育战线上奋斗了20余年,教过2000多名学生,同时也是一名10岁男孩的父亲。他曾担任开明版语文教材编委、人教版国学教材编委,连续十几年担任北京市西城区兼职教研员、中考阅卷题组负责人。
文章插图
对于晓冰老师而言,“减负增效”是他在二十几年的教学生涯中一以贯之的追求和实践。在教学中,他提出“三不”原则,即“不加课,不拖堂,不布置硬性作业”,而是主张把更多时间和精力放在研究教育教学上,努力提升孩子的学习效率和自主学习力,这样才能真正做到少投入高产出。近日,于晓冰老师接受了北青-北京头条采访人员的专访。
谈“双减”:政策落实,还需综合性措施和政策
北青-北京头条:“双减”政策之下,您的这本《减法教育》来得正当其时。“双减”政策后,最直接的感受是什么?
于晓冰:最直观的感受是学生和老师在学校的时间都延长了,怎么利用这些自主的时间我觉得很关键。“双减”的初心肯定是没有问题,不减下来肯定是不行的,我觉得最关键的问题是如何落实,可能还需要综合性的政策和措施,因为具体到每一个家庭、每一个学校,甚至每一个老师的操作,其实都差别很大。我相信随着调研不断深入,慢慢地大概会做进一步的调整,会往更好的方向上去前进。
北青-北京头条:您是什么时候开始写作这本《减法教育》,又是什么促使您进行这样的教育实践呢?
于晓冰:2005年左右的时候,我读到一本书叫做《家庭作业的迷思》,一位外国学者用很多数据,最后得出一个结论,家庭作业本身并不能够带给学生学业水平真正的提高。读了那本书之后,我很受启发,想在自己的教学中上试一下,然后就在我的课堂里实行“三不”原则——不拖堂,不加课,不留作业。
北青-北京头条:确实是很超前的想法,效果如何呢?
于晓冰:在教学中一直奉行“三不”政策,努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努力做到精讲精练,尽可能少地占用学生的学习时间,最终依然能够取得不错的成绩。
虽然中考成绩证明我的做法行之有效,过程却颇为艰辛,经常碰得头破血流,需要用特别多精力和家长、和老师、和同学交流。然后我开始定期写文章,把自己的实践的经验、教育上的想法写出来,希望把自己的教育实践和教育理念传递给大家,就形成了这本书。
北青-北京头条:《减法教育》确实能看到很多您的实践和思考,在您看来,教育中最值得探讨的话题是什么?
于晓冰:我觉得教育当中的“快与慢”“加法和减法”是特别值得讨论的话题,家长、老师、学生,所有的教育参与者都要好好琢磨一下减法与加法之间的关系, 不要一味“做加法”——这里的“加法”指的是给孩子各种学习压力和成绩任务——否则很可能是误用光阴,在错误的教育道路上拼命奔跑,结果就是南辕北辙,越用力,距离正确的目的地越远。我个人比较不喜欢所谓精致育儿的观念,过度的精致,急功近利是必然的。尤其教育领域,一定要慢一点。
文章插图
对家长:不妨慢一点,家长越焦虑学生也会越焦虑
北青-北京头条:“双减”之后,其实家长们的心情很复杂,课外班被限制,焦虑依然是有的。很多家长可能习惯了做加法,怎么适应到减法教育中来呢?
推荐阅读
- 基础教育|又一“铁饭碗”招聘,工作稳定福利好,有望拿50万安家费和补贴
- 教育部|终于轮到高中生“减负”了,教学进度将大幅调整,教育部已有通知
- 质量|学校有规模,教育才有质量,解决乡村“麻雀小学”问题,刻不容缓
- 公司|成人学历培训机构虎硕教育停止营业:运营压力大不堪重负
- 教育|《新机遇下职业教育的增速与展望》论坛实录-于红岩
- 技能|《新机遇下职业教育的增速与展望》论坛实录-王安屹
- 教育部|吕梁市教育局通知:做好寒假期间“双减”工作
- 疫情|青岛市教育局:中小学室外体育场将分期分批对外开放
- 毕业生|新一线和二线城市吸引力增强 大学生就业有哪些新动向?
- 大学|泰晤士高等教育发布全球国际化大学排名 港大蝉联第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