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脑子是个好东西”,育儿焦虑中的逻辑陷阱你踩过几个?

虽然双减政策已经下来有一段时间了 , 但不少父母仍然沉浸在育儿焦虑中 , 容易被周围充满矛盾、冲突的观点影响 。 心理学家发现 , 调整认知偏见和逻辑谬误可以让我们在面对冲击时保持更平和的情绪状态 。 你想试一试吗?
【大学|“脑子是个好东西”,育儿焦虑中的逻辑陷阱你踩过几个?】
大学|“脑子是个好东西”,育儿焦虑中的逻辑陷阱你踩过几个?
文章图片

《起跑线》
“孩子上不了好的幼儿园 , 就进不了好的中学;进不了好的中学 , 就没法考上好的大学;考不上好的大学 , 就不能进入跨国公司找一份好工作……这样孩子就会被同伴撇下 , 孩子就会崩溃 , 最后学坏 , 吸毒……”
还记得这部充满讽刺和逗趣的印度电影《起跑线》吗?妻子对孩子的教育很焦虑 , 丈夫虽然有自己不同的想法 , 但每次一聊 , 就会被妻子的逻辑绕进去 。
你有没有闻到一股熟悉的味道?上不了好的幼儿园 , 最后会“吸毒”;现在不好好学习 , 以后“啃老”……如果有人把这一番逻辑摆在你面前 , 你听了能不焦虑吗?吸毒、啃老 , 这得多吓人啊 , 哪个关心孩子的父母承受得起这样的后果 , 况且你还会觉得 , 决定权都在父母手上 , 你只要努把力 , 孩子就能避免遇到这样的恶果 。
但是 , 在逻辑学者眼中 , 这个论证是大有问题的 , 它犯了逻辑上的“滑坡谬误” 。
从幼儿园到中学 , 从中学到大学 , 从大学到找工作 , 从找不到跨国公司的工作到情绪崩溃 , 从情绪崩溃到学坏 , 从学坏到吸毒 , 这里面不合理地使用了一连串因果关系 , 但是仔细一品 , 这不是明明把可能性变成了必然性了吗?
蝴蝶效应说 , 一件小事情可能会对另一个不相关的事件造成影响 , 但是我们也要清楚地意识到 , 这只是在谈论系统中的相互影响 , 而不是在指出一种明确的、必然的路径 。 但是 , 人们往往已经被激发出来的焦虑情绪控制了 , 本来应该让我们变得聪明的大脑皮质层没办法在这个时刻发挥作用了 。
人类远远没有自己想得那么聪明 , 因为我们很懒 , 懒得多想 , 尤其是面对稍微复杂一点的现象 , 更爱寻找捷径 , 获知一个明确的结论;也因为我们有趋利避害的天性 , 容易被恐惧和利益左右 , 失去头脑的平静;还因为我们习惯了和别人保持一样来获得安全感 。
不过 , 大脑也不是吃素的 , 只要多做点准备 , 对“逻辑错误”保持必要的警惕心 , 我们仍然可以变得更聪明 , 避免被一些激发焦虑的语言和氛围牵制 , 保有思考的能力 。
《逻辑学入门》(格桑著)用通俗易懂的方式介绍了88个逻辑学常识 , 我们从中借鉴了一些常见的逻辑陷阱 , 或许可以帮你在育儿焦虑的氛围中保持多一份清醒 。

大学|“脑子是个好东西”,育儿焦虑中的逻辑陷阱你踩过几个?
文章图片

陷阱1:多数人认为对的 , 就是真理吗?
1951年 , 美国心理学家阿希设计了一个实验 , 把被试的大学生进行分组 , 每组7人 , 在同一个房间依次回答一个简单的问题 。 被试不知道的是 , 在这个房间中 , 除了自己 , 其他都是实验人员 。 这些卧底故意选择同一个错误答案 , 目的是看被试会不会受影响 。 研究发现 , 至少75%的人有一次从众选择 , 5%的人从头到尾都选择错误的答案 , 只有25%的人一直坚持自己的选择 。 事实上 , 这些问题都是非常简单的 , 而且参加的被试都是正在接受大学教育的学生 , 但是结果仍然让人惊讶异常 。
这个逻辑陷阱叫“诉诸大众”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