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声|环球时报专访《少年发声》作者陈瑜:别让孩子“关上心门”( 二 )


在互联网时代 , 孩子获取知识的能力强于上一代人 , 有广度也有深度 。 家长的能力已经不足以引领他们 , 孩子有很多发展自我的机会 , 但能否把握住机会 , 取决于家长是否敢于放手 。 家长一味填满孩子的时间 , 要求他们“刷题”“考高分” , 归根结底是出于自身的焦虑和不安全感 。
环球时报:《少年发声》中提到的案例是否具有“中国特色”?国外的家长是否也会遇到?
陈瑜:教育这件事情是嵌入整个社会的生态当中 , 与国情有着非常紧密的关系 。 北欧国家的教育确实可以兼顾到更多孩子的个性发展 , 这与高福利息息相关 。 德国职业教育做得好 , 也与其历史发展、工业化结构以及教育设置密不可分 。 在教育资源相对紧张的亚洲地区 , 无论是日本、韩国 , 还是马来西亚的华裔群体 , 读书都非常辛苦 。
美国式教育表面上看注重个性发展 , 但深入观察可以发现 , 以“常春藤”为目标的美国精英家庭 , “鸡娃”程度不亚于中国 , 而且是全方位的角逐 。 学科自不用说 , 体育、美术、公益、社会实践等等 , 各个方面都在激烈竞争 。
但是 , 教育的本质是不变的——家庭教育应当为孩子托底 。 具体到每个家庭 , 家长要做的无非是认识自己的孩子 , 为他们创造适合的土壤 , 帮助他们找到自我向前的方向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