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出|“鸡娃”变“鸡己”,家长的朋友圈画风正在变变变

今年9月1日 , 新学期伊始 , “双减”政策落地 。
一个月来 , 不光孩子们的学习、生活有了许多变化 , 家长们的朋友圈画风也在改变——“断舍离”学科培训 , 走向更广阔的户外 , 养娃支出锐减 , 幸福感却大增;晚托班来了、晚自习有了 , 校门口 , 接送孩子的爸妈更多了;原本漫漫长夜辅导作业的“鸡飞狗跳” , 也变成了“母慈子孝”的气定神闲;有更多爸爸来接娃 , 经常被老母亲们吐槽的“丧偶式”带娃、“诈尸式”带娃的情况 , 正在改观……
总之 , “双减”满月后 , “家庭成长”与过去不一样了 , 家长们 , 正在面临着各种各样的“填空题” 。
【支出|“鸡娃”变“鸡己”,家长的朋友圈画风正在变变变】采访人员 金丹丹
养娃投入从培训班走向了“户外”
支出锐减 , 陪伴时间增多
这几天 , 陈群一直在刷手机上的订房软件 , 为马上到来的“十一”全家出游做攻略 。
“我和孩子都喜欢海边 , 今年暑假因为各种原因没有成行 , 准备‘十一’去舟山赶个海 , 找个舒服的酒店躺几天 。 ”黄金周出行 , 酒店价格“辣手” , 尤其是考虑到疫情防控 , 带孩子去省内的海边城市 , 成为包括陈群在内的很多家长的选择 。
而原本的9月 , 是陈群一家支出最高的一个月——孩子开学的伙食费、文具、课外书等杂七杂八的支出属于“小头” , “大头”的支出则“送”去了培训机构 。 语数英科四门学科类打底 , 再加上画画、钢琴、羽毛球班 , 很快掏空陈群的腰包 。
“每门课都是4000元上下 , 大几万一下子就没有了 。 ”以往每年的“十一”出行 , 陈群总是捉襟见肘 。 “双减”后 , 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不得占用国家法定节假日、休息日及寒暑假期组织学科类培训 , 考虑到周中时间太紧张 , 陈群一挥手“断舍离”四门学科类培训 。
“一下子省下好多钱!觉得订个贵价酒店也没有那么‘罪恶’了 。 ”陈群一直很喜欢舟山的一家度假酒店 , 过去 , 每晚近2000元的价格令她望而却步 。 但今年 , 陈群放开了出行的酒店预算 。 她感慨 , 底气是“双减”给的 , 因为腰包“鼓”了 。
“双减”落地后 , 不少家庭的支出都发生了变化 。 和陈群一样 , 不少家庭在学科培训上的支出锐减 。
钱江晚报·小时新闻近期的一项调查也验证了这一点——我们向1587位家长发出调查后发现 , 有39%的孩子培训班减少了 , 有18%的孩子没有报名学科培训班 , 有36%保持不变 , 只有7%的孩子培训班有增加 。
一些父母在接受钱江晚报·小时新闻采访时笑称 , 在“碎钞机”小娃身上花的钱 , 也从培训班走向了“户外”——空出来的双休日 , 除了兴趣类课程 , 家长们更愿意为短途游、自然课程、户外徒步等买单 。
从“鸡娃”变为“鸡己”
害怕自己比不上别人家的爸妈
家庭支出在变 , 家长们的理念也在变 。
作业少了 , 双休空了 , 孩子的成绩还能保证吗?升学能顺利吗?晚托班、晚自习作业都做完了不需要辅导了 , 该带娃玩些什么呢?该如何助力孩子更好地成长?
家有五年级学生的陆钰感觉到了危机感 。 原本学业委托给培训班老师 , 如今重新看女儿的作业 , 她觉得陌生 。
她开始搜寻各种途径来学习 , 认真参加学校开设的家长讲座 , 关注家庭教育公众号 , 向朋友圈前辈妈妈们偷师“相处大法” 。 她感慨 , 越学习越觉得自己无知 , 原来家长就连说话都有那么多讲究 。
很多家长恍然 , “鸡娃”不如先“鸡己” , 自己的水平高了 , 给孩子搭的“脚手架”自然也更稳了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