填报征集志愿|了解征集志愿,争取“捡漏”

了解征集志愿,争取“捡漏”
目前各大院校陆续开启录取工作,各省份的征集志愿工作也即将开始,那么什么是征集志愿,征集志愿有必要报吗?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一下~
填报征集志愿|了解征集志愿,争取“捡漏”
文章插图
什么是征集志愿?
某一批次(段)集中填报志愿录取工作结束后,各省招生考试院会面向社会公布某些学校专业(类)缺额情况或新增计划(即征集计划),未被录取的考生在规定时间内,根据本省招生考试院公布的本批(段)征集计划填报的志愿,就是征集志愿。
征集计划由三部分组成
一是个别学校专业(类)因生源不足报考人数未录达到招生计划总额,产生的缺额计划;
二是部分学校专业(类)因考生填报志愿不当或因身体条件不符合录取要求等原因被退档,产生的缺额计划;
三是在平行志愿投档后,有部分学校专业(类)向个别省份新增招生计划。征集计划公布内容只包括计划性质、科类、批次、学校代号、学校名称、专业名称、选考科目要求及计划数,其他内容(如学制、学费、单科成绩要求等)需参考各省发放的《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计划》及对应高校的招生简章。考生填报前需进行对照参考,并关注征集计划新注明的要求。未被录取的考生,可按照每批次(段)征集志愿填报时间安排,登录省招生考试院网站查询缺额计划情况,并在规定时间内填报征集志愿。
征集志愿的高校有哪些特征?
参加征集志愿的高校均为招生计划未能录取满额的高校,因为每年高考录取的情况不同,参加征集志愿的具体高校和专业也不尽相同。但这些高校和专业都呈现出了一定的规律性,了解这些规律能够帮助考生更好地填报征集志愿。
1.办学位置偏远、考生不熟悉的高校容易征集志愿
我国地域辽阔,高等院校众多,考生不可能全部了解,特别是对于偏远地区的一些高校甚至连听都没有听过,所以会导致这些高校的报考人数会低于招生计划数,在正常录取过程中未能录取满额而进行征集志愿。
2.招生计划较少的专业容易征集志愿
某些院校的专业招生数量很少,导致考生都不敢报考。高考志愿填报有一定的规律性,但也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尤其是在招生数量较少的情况下,录取分数线会出现大幅波动,甚至没有考生报考的情况也是屡有发生的。
3.征集志愿高校不一定是“差”学校
虽然参加征集志愿的高校不一定都是“差”学校,但高校参加征集志愿的专业,多数为该院校的非优势、非特色专业。
4.一些对考生有特殊要求的专业容易出现在征集志愿之列
比如对性别有限制的专业,对单科成绩有要求的专业,对考生身体条件有要求的专业等,也会出现报考人数低于招生计划数或是无法录取满额的情况,从而进行志愿征集。
5.一些高收费的中外合作办学专业也易产生缺额而进行征集志愿。
填报征集志愿注意事项
1.先查询录取结果再填报征集志愿考生填报征集志愿前应该先查询自己的录取结果,看是否已经被录取。已经被录取的考生是不能参加征集志愿的。如果考生没有被录取,可以参加该批次录取结束后的征集志愿。
2.注意多次征集的情况
有的高校专业一次征集志愿后,仍然没有完成招生计划,就有可能进行第二次甚至多次征集志愿。参加征集志愿的考生如果在本批次第一次征集志愿时仍没有被录取,还可以继续关注下一次征集志愿的情况。
3.征集志愿阶段的录取分数未必会降低
有的考生认为,征集志愿的专业既然在正常投档录取时没能录满,那征集志愿时的录取分数一定会有所降低,而事实却是有相当一部分院校专业在征集志愿时,录取分数不降反升。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