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工科与艺术融合 让未来人才创造更多既“美”又“好”( 二 )


让学生具备“科技美学”的跨界认知
智能工程与创意设计专业隶属工学的自动化类 , 但艺术培养也需要大量的时间精力 , 大跨度的专业融合是否会有困难?
吴家骥答道:“工学和艺术不是互相对立的 , 专业融合不会出现鸿沟 。 的确 , 工科的同学不可避免地在艺术基础方面相对薄弱 , 但是当其修完一些基础的艺术相关理论和专业课后 , 会燃起对艺术的兴趣 , 而基于兴趣的学习会具有原生的自驱力 。 在学生培养过程中 , 还需要将理工科知识与创意艺术理论应用于实践 , 目的是培养对于技术与创意交叉点的认知 , 在这样的过程中 , 最终实现专业的融合并不是非常困难 。 ”
据了解 , 新雅书院的智能工程与创意设计专业依托清华大学雄厚的师资力量以及多学科融合的综合优势 , 强调理论学习与动手实践相结合 , 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国际学术交流和世界知名企业实习项目 。 清华大学副校长、新雅书院首任院长郑力表示 , 智能工程与创意设计的理念是既“美”又“好” , 希望学生们用科学与艺术的交叉才能 , 为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需求作贡献 。
“这个专业应该先培养学生具备科学观 , 即逻辑思维能力 , 然后是理工科技能、实践能力 , 以及能做出产品的技术能力 , 然后让这些学生通过艺术领域的培养与自我艺术兴趣的延展学习 , 懂得艺术 , 将艺术引入科技产品或作品的设计 , 并反复实践训练 , 最终让学生具备‘科技美学’的跨界认知 , 掌握跨界方法论 。 ”吴家骥说 。
对于智能工程与创意设计的人才培养 , 吴家骥提出:首先应培养合格的理工科学生 。 专业应以工学为核心 , 因为工科是实现科技产品的重要基础 , 是实现科技产品的关键一环;其次 , 还要打破学科壁垒 , 完成课程融合 , 关键就在于多样化的课程和知识体系 , 以学生为主体 , 让学生接收多样化的知识和信息 , 同时实现文理艺体分科招生背景下的融合性人才培养;再次 , 注重艺术的实践化、产品化 , 采用实用主义的艺术课程 , 减少艺术史等领域背景知识的培养 , 让课程变成课题 , 增强理论培养和设计实践 , 增加艺术类课程的深度、专业性和实践性 , 从跨界通识变为跨界知识 , 最终实现跨界实践 。
将为经济社会发展带来新动力
那么 , 目前各大高校的智能工程与创意设计专业在学科架构上有何异同?高校新增本科专业后 , 未来智能工程与创意设计专业将迎来怎样的发展?
吴家骥介绍说:“世界一流院校已开始践行融合工科与创意设计专业的教育改革 , 如美国斯坦福大学的哈索普莱特纳设计学院 , 英国皇家艺术学院与帝国理工学院合办的创新设计工程专业等 。 此外国外高水平大学对选课的要求比较宽松 , 可以通过选修不同类型的课程 , 掌握学科交叉和跨学科融合的知识体系 。 ”
虽然智能工程与创意设计专业首次在本科生阶段开设 , 但国内在工科设计与艺术创意的结合上 , 已经有一定的实践探索 。 例如 ,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本科生双创团队极创工作室 , 针对音乐教育与短视频智能配乐的行业痛点 , 开发出人工智能作曲 , 让生成视频配乐更快捷;还开发了智能钢琴陪练系统 , 通过对视觉、听觉、曲谱的三维多模态信息反馈 , 用人工智能赋能钢琴教育行业 , 在大幅提高琴童钢琴练习效率的同时 , 提高老师的授课效率 。
“在这样的实践背景下 , 智能工程与创意设计专业将在高校综合育人、融合型人才培养方面有较大的发展空间 , 最终为社会带来更多新技术、新设计、新功能、新形式且具备科技美学的创新产品 , 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动力 。 ”吴家骥说 , 教育部新增智能工程与创意设计专业体现了国家对于复合型创意设计人才的重视 , 也体现了国家对于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视 。 如今的设计行业更加需要具有交叉学科背景的人才加入 , 让传统工业焕发新的活力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