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训|防范消费风险 广东消委会曝光校外培训十大潜规则

称名师辅导,实际连资格证都没有;144节课上了4节,3万多最终退了不到一半钱……
近年来,校外培训消费矛盾增多,纠纷投诉日渐增长 。 数据显示,相关投入与日俱增,且占比越来越大 。 据统计,2018年,广东全省消委会系统处理教育培训服务投诉10286件,占总投诉量3.76%;2019年,处理教育培训服务投诉17611件,占总投量4.71%;2020年,处理教育培训服务投诉27960件,占总投诉量7.09%;2021年上半年处理教育培训服务投诉10949件,占总投诉量6.66% 。 7月16日,广东省消委会发布校外培训十大潜规则,提醒消费者防范消费风险 。
1 称名师辅导,实际却没资格证
案例:家长张女士将孩子送进某教育机构,签订协议时,机构负责人承诺邀请著名教师讲课,并对学生一对一辅导 。 但家长却发现并没有名师上课,部分老师甚至是没有教师资格证的大学生 。
点评及提醒:对于“名师辅导”等关于培训服务质量的承诺或者宣传,消费者应要求培训机构将所有相关内容写入书面合同,以对经营者进行约束 。 同时,如果消费者遇到类似情况,可以主张损失和赔偿 。
2 “再不交钱本班就没有孩子的名额”
案例:消费者黄女士等人反映,他们小孩报读的某校外培训机构每次会以“老生优惠”“老带新享折扣”等名义,要求家长预交下一学年的费用 。 如果此时不交,课上到第6-7个月时,授课老师就会以“价格打折再优惠”的手段向家长营销 。 如果家长还不交,第9个月左右,培训机构就会以“名额有限,先报先得,再不交钱本班就没有孩子的名额”为说辞施加压力,导致很多家长迫不得已又预交了大笔学费 。
点评及提醒:家长在给孩子报名校外培训课时,要避免跨年预交费 。 如果培训机构强制超长时间预交学费,家长可以向行政部门举报其违规行为 。 此外,家长们在面临机构的价格营销攻势时,应保持冷静理性,同时还应预防一些不良机构利用教育培训作幌子,通过收取学员的预付学费来吸收公众资金的诈骗行为 。
3 课程安排被隐瞒,报名容易约课难
案例:消费者曾女士在某线上校外培训机构为小孩报读课程时,销售人员在介绍时并未清楚告知该课程需要约课 。 缴费报名后,曾女士才发现需要约课,且约课难度非常大,经常约不上合适的课程 。 她向售后服务人员反映情况,不仅没有解决问题,还被推销所谓容易约课、价格更高的一对一VIP课程 。
点评及提醒:本案中,培训机构销售人员未清楚告知曾女士课程约课安排,导致曾女士在缴费报名后无法约上合适课程,存在一定过错 。 培训机构有义务根据合约提供给消费者正常条件能够实施的课程培训服务,如果不能提供,消费者可以视培训机构是否存在违约情形来依法主张自己的合法权益 。 对于培训机构的另外推销,消费者有权拒绝 。
4 口头承诺可无条件退款,实际……
案例:某钢琴培训班口头承诺可无条件退款,刘先生因此为孩子报名参加课程,并一次性支付了12课时的学费 。 后来,刘先生因老师替换、孩子对学习产生抗拒心理而要求退回剩余6节课费用,培训班却以手续复杂为由迟迟不予退款 。 但由于刘先生与培训班只是口头约定,在主张“无条件退款”权利时,陷入“举证不能”的不利境地,导致退款难以被支持 。
【培训|防范消费风险 广东消委会曝光校外培训十大潜规则】点评及提醒:口头承诺是商家的惯常手法 。 消费者应提高维权意识,一定要与培训机构签订书面的培训合同,要求培训机构将口头承诺写进合同,明确双方的权利义务,以便日后发生消费争议时,据合同依法维权 。 同时,在支付、洽商、变更等重要环节,要注意留存相应的票据、书面痕迹,要有证据搜集和保管意识,做好课时核对的记录 。 当出现改变合同内容时,消费者应将沟通录音、视频资料、微信聊天记录等证据固定下来,一旦发生纠纷,更好地维护自身合法权益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