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从珠算该不该进课堂说起

自从珠算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以来 , 珠算这种似乎早已被淡忘的传统计算工具 , 引起了许多人的关注 , 进而像“保护珠算从娃娃抓起”“珠算进课堂”等一系列的传承和保护的建议也常在网上热议 。
翻看这些帖子不难发现 , 围绕珠算该不该进课堂的讨论 , 其实质是在争论要不要将珠算成绩作为学生升学的参考成绩 。 这种明显带有“功利”性质的应试教育理念 , 着实令人失望 。 有关素质教育 , 培养孩子全面发展的口号已经喊了许多年 , 但目标直指升学的各种培训机构依旧兴旺发达 , 日进斗金 。 前些年的钢琴热、奥数热等急速降温 , 还不是因为取消了特长生的加分 。 我身边就有这样的孩子 , 他们对弹琴根本没兴趣 , 练琴考级都是为了升入理想的学校 , 一旦达到加分的目的 , 就再也不碰钢琴 , 甚至连看一眼钢琴都觉得浪费时间 。 难怪我们有这么多的琴童(包括钢琴、小提琴等)以及学画画的、练书法的孩子 , 却鲜见有出类拔萃的青年音乐家、画家和书法家!
【课堂|从珠算该不该进课堂说起】记得我上小学的时候 , 也就是上世纪70年代 , 学校不仅有珠算课 , 还有描红课(书法) 。 上珠算课的时候 , 老师把一个超大号的教学算盘挂在黑板上进行教学 。 课程考试也很简单 , 每个学生拿着自己的算盘 , 到老师面前打一遍625的16次相加 , 得数是1万;顺利打下来 , 就算合格 。 考试前 , 大家都在课下认真练习 , 争取提高速度 。 当时学珠算 , 不仅没成为什么负担 , 还练习了手脑配合 。
中国是个有几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 。 老祖先创造了非常丰富和优秀的文化 , 都是弥足珍贵的遗产;保护传承这些遗产是我们华夏儿女不可推卸的责任 , 千万不能让这些宝贵的财富在我们手上失传 , 更不能让功利思想毁了这些文化遗产 。
因此我想说 , 只要不与考学加分挂钩 , 不带任何功利色彩 , 珠算也好 , 书法、曲艺等其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也罢;无论是在小学 , 还是中学、甚至大学开设专门课程加以普及和传承都是一件大好事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