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海归支教教师带村里孩子圆梦
8月16日,甘肃省平凉市静宁县细巷镇中心小学英语教师苑文君从北京家里回到细巷镇,即将开始她参与美丽中国支教项目的第二年 。
一个月前的这一天,苑文君带着学校15名同学和两位老师在北京参加夏令营 。除了她,其余所有人都是第一次踏上祖国首都的土地 。
甘肃省平凉市静宁县细巷镇中心小学校长张白银是此行的两位老师之一 。他告诉中青报·中青网采访人员,学校里的老师们,也都没来过首都 。
此行要从一年多前,苑文君找工作期间,偶然刷朋友圈说起 。
当时,她在朋友圈看到美丽中国支教项目,她一下觉得,这就是自己想做的事 。
苑文君支教的经历要回溯到在中国农业大学读大一时 。当时,通过学校的公益社团“烛光社”,她来到了北京打工子弟校支教 。大二、大三时又赴外省支教 。带着外地孩子来北京看看,是她一直以来的愿望 。本科毕业后,苑文君赴美深造,取得了商科硕士学位 。2020年,回国后,苑文君加入了美丽中国支教项目 。此前,苑文君还在广西支教了半年 。来平凉市静宁县前,她特意做了功课:静宁县曾是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六盘山片区特困地区和甘肃省23个深度贫困县之一 。
然而,来到甘肃,“硬件”和“软件”都让苑文君感到惊喜 。
“刚来到中心小学的时候,发现硬件条件很不错,比我在北京打工子弟校时好上不少 。”尽管教师的住宿条件比较艰苦,但教学楼、书桌等教具设备,都让苑文君感到当地对教育的投入力度和重视程度 。
而“软件”的惊喜不仅源于家长们对孩子学习的高度重视,更来自一节英语课上四年级同学出色的表现 。
那节课上,苑文君放了一些蔬菜幼苗的照片,让同学们说出蔬菜名字 。四年级的孩子全答对了 。同样的实验,即便将幼苗换成完整蔬菜,城市的孩子也未必都答得出来 。
在跟当地教育系统沟通时,苑文君也感受到了当地和其他“小地方”的共同烦恼:常住人口、青年人流失严重,虽然一直有人才的引入,但在不少当地人心里,走出去,依旧是比留在家乡更好的选择 。
苑文君决定,带孩子们走出去,走到北京去 。“之前支教时,老师们就会鼓励农村孩子们走出去,看看外面的世界 。”
选拔学生、收申请书、面试、家访、同当地教育局和学校沟通……任务一项接着一项,密集又有些繁琐 。在四五年级共四个班级的选拔中,苑文君和同事们交叉面试 。根据申请书中同学们对此次活动的想法、面试表现,综合评判 。
一些学习成绩较好的同学因不同原因落选了,他们找到张白银,希望能请他说说情 。
张白银和学校的老师一样,在静宁县细巷镇生活了半辈子 。抬头低头都是认识的人,这人情咋弄?除了提供必要的支持,张白银没有干涉苑文君的决策权 。哪个娃能去北京,都交给这个来自北京的年轻英语老师说了算 。
细巷镇中心小学是周围几个村规模最大的小学 。一些学生家长会在学校附近租房,陪孩子读书 。一次家访,她来到一排平房中的一间 。她的学生正在门口,借着天光写作业 。虽然家里有电也有灯,但不少学生的家里都不常开灯 。
“之前的支教经历让我感到,北京对不少农村的孩子来说,是一个符号化的存在 。能够真正来到北京,对他们未来的学习和生活可能是个不小的激励 。”苑文君说 。
而苑文君还有更远的打算:如果不是所有人都能走向大城市,就在他们小的时候满足这个愿望,让他们讲给自己的学生、孩子听,大城市是什么模样 。
由于美丽中国支教项目的支出中并不包含带同学们去北京这部分预算,苑文君需要自己想办法筹钱 。她通过中华少年儿童慈善救助基金会发起了众筹项目 。
推荐阅读
- 上海对外经贸大学|工作十年后,才发现老师和公务员竟有这么大的差距,你选对了吗?
- 教师|北大韦神“真实处境”跌下神坛,学生退课,班级人数不到10人
- 安徽|海南一大学生不知安徽省会,连猜两个都不对,直接“得罪”两个省
- 考试|“考第一请吃海底捞”,考试成绩出来后,老师感叹:是给自己挖坑
- 课堂|帮助海外华裔青少年学习中华传统文化,青岛这个社区开办的跨国“云课堂”火了
- 简历|中国留学生的海外实习之路
- 质量|留住县中教师不能只靠禁令
- 评价|完善评价机制增强高校教师职业自豪感
- |大学老师阅卷“捞人”火,神技能上线,真正的“海底捞”!
- 教师|又是美女,棠湖中学老师斩获全国赛课大奖,成功不易、历程艰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