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类|2021,莫愁天下无知己,前路更有识君人


学科类|2021,莫愁天下无知己,前路更有识君人
文章插图
图源:视觉中国
2021,在疫情不时来袭的情况下,快速走过了大半。其间,教育行业从一个又一个传言,到进入大变革时代。随着“双减”政策的落地,K12校外教培行业从业者所有的幻想与侥幸都已破碎,去资本化去产业化,义务教育阶段学科类培训回归校内、回归普惠已成为必然。
当我们立足当下,回顾历史,再展望未来,不难发现,包括教育、住房等等在内的多个方面,都在经历百年未有之巨变,走向新的明天。
回顾改革开放以来的几十年,为了解决最基本的温饱问题,我们一直坚持“增长优先,兼顾公平”。在此情况下,中国经济得到了高速发展,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中国奇迹”,并成功实现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
然而,任何事务都有其两面性,当我们将经济增速放在第一位之时,也带来了巨大的社会不均衡。今天,在人均GDP、家庭可支配收入等方面,地方和一二线城市存在着巨大差距。面对这种情况,我们开始走向“公平优先,兼顾效率”的道路,让利于民、追求共同富裕成为顶层设计方面的重要考量。
这也恰好说明了一个事实,一个国家处在不同的社会阶段,需要解决的是不同的社会问题。
于是,当GET2021教育科技大会提上日程之时,我们的想法是:
少年强则国强,教育强则国壮;
教育是一项关乎国计民生的永恒事业,发展则是其不变的主题。
所以,今年GET的主题很明确,就是,国计民生·教育的发展。
学科类|2021,莫愁天下无知己,前路更有识君人
文章插图
就教育来说,一直以来都与就业密不可分。对大多数人来说,教育成果影响就业结果,就业则影响收入,收入则影响着住房、医疗、生育、养老等方方面面。
最近几年,几乎年年都在说,“今年是史上最难就业年”。那么,为什么会出现就业难的问题?其实,在上世纪九十年代,这一问题也曾在国内大面积出现过,当时,因为国企改制、市场经济改革等原因,国内出现了大量的失业人群(时称“下岗职工”)。当时,为了缓解社会就业压力,拉动内需,提升国民教育水平,1999年中国全面开启高校扩招,让初次就业时间得到明显推迟。与此同时,大力发展经济,拓宽就业渠道,使人才供需市场达到一个相对平衡状态。
然而,经过数十年的发展,中国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得到完善,随之而来的是对纯体力劳动人员的需求大量减少,此外,在本科市场方面,高校扩招培养的第一代人尚未退休,新生代则又源源不断地进入就业市场,导致人才供需平衡逐步被打破,也就出现了今天的就业难题。
在此情况下,想要重建供需平衡,在池塘中的水尚不能向外排出时,只能扩大池塘。但是,我们不能让所有人都去搞金融,搞互联网,这些听起来比较高大上的职业,第一,这些领域容纳不下那么多人,第二,整个社会依然需要有人从事那些工业生产需求量极大的技术型、应用型的工作,以及相关生产要素供应方面的基础性工作。因此,在保持金融、互联网等领域持续发展的情况下,我们还要通过大力发展实体经济的方式,提升就业岗位供给。
不同的是,这些工作岗位需要的人才更加专注某项单一技能,也就是职业技能技术的培养。因此,当扫盲工作进行到一定程度后,在人才培养方面,也就不能再向过往那样一味地追求普通教育,向职业教育倾斜早已开始。
首先,在义务教育阶段不再单纯地追求学科类教育分数,而是综合素质全面发展,并在中招时通过普职分流的方式,确保职业技能教育的生源;其次,职业院校扩招,加快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推动地方高校改革,鼓励培养技术型、应用型、创新型人才;最后,提高技能人才薪酬待遇与社会地位,最新提交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教育法(修订草案)》也明确提出,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具有同等重要,支持社会力量举办职业学校,促进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学业成果融通互认。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