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渊明|“我为陶渊明辩护”

学习目标
1.通过圈点勾画、构建思维导图 , 厘清作者的论证思路 , 学习作者的说理艺术 。
2.联系自己的阅读体验 , 学习名人读书方法 , 深入理解作者观点 , 学会以正确的方法和态度读书 。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如何读懂一篇驳论文?同学们 , 上学期我们学习了一篇驳论文《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 今天我们要学习的《不求甚解》也是一篇驳论文 , 你认为学习一篇驳论文要弄清哪些知识?(学生交流)
通过预习 , 作者批驳的观点和作者的观点大家弄清了吗?还有哪些疑问?
2.法庭开庭:提供一种职业体验——做律师 , 为陶渊明辩护 。 做律师前要找个师傅——马南邨 , 他目光敏锐 , 常常看到一些不好的现象 , 写出来 , 针砭时弊 , 给读者正确的引导 。
二、我为陶渊明辩护
案件由来:东晋的陶渊明在《五柳先生传》中写道:“好读书 , 不求甚解;每有会意 , 便欣然忘食 。 ”(翻译明确意思)
陶渊明的读书方法是“不求甚解” , 但一些人对这种读书方法很不满意 , 走过历史千年 , 现在已多含贬义 , 谁来解释一下这个词现在的意思?
学生说:现多指只求懂个大概 , 不求深刻了解 。 常指学习或研究不深入 。
陶渊明的本义是这样吗?实在冤枉 , 需要我们为他辩护 。
法庭辩护:陶渊明何“罪”之有?请你为他辩护 。
学习活动:阅读课文 , 圈点勾画出引发你思考、利于辩护的语句 , 以旁批的形式记下感悟 。
评价活动:“我为陶渊明辩护” 。
请用“我认为陶渊明不求甚解的读书方法______ , 因为______”句式进行辩护 。
总结陈述、终审判决:4人组成一个陪审团 , 梳理课文内容 , 每个成员构建文章辩驳的思维导图 , 厘清论证思路 , 最后每组派一人做总结陈述 。
【陶渊明|“我为陶渊明辩护”】评价活动:总结陈述 。
句式:我们陪审团一致认为 , 我们的当事人陶渊明无“罪” , 下面请听我们总结陈述:______ , 综上所述 , 我认为当事人无“罪” 。
学生到讲台交流展示 , 教师适时点拨、补充、板书 。
教师总结:陶渊明不仅无“罪” , 还教给我们一种非常好的读书方法 。 “不求甚解”不是不去了解 , 而是为了更好地了解 , 它只是读书的一种体验过程 。 在读的过程中 , 保持虚心的态度 , 做到前后贯通 , 了解大意 , 反复读 , 一定能做到开卷有益 。
三、拓展延伸
教师引导:作者从对不求甚解否定之否定入题 , 逆向思维 , 下面老师来检验一下你们的求异思维 。
任选下列一个成语进行辩证分析 , 运用求异思维 , 书写新的立意 。
1. “近墨者黑”辩解
2. “开卷有益”辩解
3. “见风使舵”新解
要求:用“别人都说______ , 而我觉得______ , 因为______”的句式 , 运用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 , 摆事实 , 讲道理 , 或驳或立 , 驳立结合 。 50字以上 。
结束语:读书有千般乐趣、万种读法 。 希望大家采用适合自己的读书方法多读书、读好书 , 开阔自己的视野 , 增长自己的才干 。
教学反思
议论文的学习相对来说比较枯燥 , 因此我在本节课设置了大问题情境——法庭开庭 。 通过模拟法庭庭审 , 大胆放手让学生自己去读、去会意 。 “我为陶渊明辩护环节” , 学生努力搜集辩护证据 , 学习作者的思辨方法 。 法庭庭审的“总结陈述”环节 , 采用自主合作探究的方式开展学习 , 学生用各种思维导图厘清了文章思路 , 完成了议论说理、思路再现的过程 。 展示中 , 学生俨然一个个小律师 , 思路清晰 , 辩驳有力 。 这样的设计遵循了学生的学习规律 , 引导学生探究学习的有效途径 , 从而达到语言和思维的双提高 , 这也是语文教学的要义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