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五部门:把“健康第一”放在非常重要的位置

五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卫生与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见》
把“健康第一”放在非常重要的位置
光明日报采访人员 靳晓燕
近日,教育部、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卫生健康委、市场监管总局等五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卫生与健康教育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这对加强新时代学校卫生与健康教育工作提出了怎样的新要求?如何落实?
“‘健康第一’的理念,不仅仅是教育的理念,也是整个‘健康中国行’的一个重要理念,每个人都是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教育部体育卫生与艺术教育司司长王登峰在教育部9月3日举行的发布会上表示,我们不仅要让学生承担起自己健康第一责任人的职责,同时社会、学校、家庭也要承担起这样的职责,也就是把“健康第一”真正放在教育教学、家庭和社会活动非常显著、非常重要的位置上来。
《意见》提出,2025年,政府主导、部门协作、学校实施、社会参与的新时代学校卫生与健康教育工作格局更加完善。学校健康教育时间切实保证,健康教育教学效果明显提升。办学条件达到国家学校卫生基本标准。学校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测研判、精准管控、应急处置等能力显著增强。学生健康素养普遍提高,防病意识和健康管理能力显著增强,体质健康水平明显提升。
明确健康教育内容:中小学每学期安排4个健康教育课时
“把学校健康教育的内容真正规范化系统化,还要通过各种方式来努力实现教学的效果。这是一个历史性的突破。”王登峰表示。
《意见》提出了提升学生健康素养、明确健康教育内容、落实课程课时要求等8个方面举措,进一步明确了健康教育教学的重点内容和改革方向。《意见》要求构建分学段、一体化健康教育内容体系,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掌握日常锻炼、传染病预防、食品卫生安全、合理膳食、体格检查、心理健康、生长发育、性与生殖健康、心肺复苏、安全避险与应急救护等方面知识和技能。把预防新型毒品等毒品教育纳入健康教育课程。落实预防艾滋病专题教育任务,加强青春期、性道德和性责任教育。
在落实课程课时上,《意见》要求完善课程安排,系统设计教学标准、师资配备、评价体系、制度保障,确保各级各类学校将健康教育贯穿教育全过程。鼓励普通高校开设健康教育必修课或选修课,师范类、体育类普通高校应开设健康教育必修课和教法课。落实各学段健康教育教学时间,中小学校每学期应在体育与健康课程总课时中安排4个健康教育课时。
《意见》提出,要增加体育锻炼时间。提倡中小学生到校后先进行20分钟左右的身体活动。保障学生每天校内、校外各1个小时体育活动时间。要强化心理健康教育。加强重大疫情、重大灾害等特殊时期心理危机干预,强化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加大学校心理健康人才队伍建设,2022年配备专(兼)职心理健康工作人员的中小学校比例达到80%,2030年达到90%。
夯实学校卫生工作基础:经费保障纳入学校年度预算
如何夯实学校卫生工作基础?条件保障是学校卫生与健康教育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意见》提出了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健全疾病预防体系、实施体质健康监测等9个方面举措,着力提高学校卫生与健康教育工作专业化、科学化水平。
《意见》要求,预防、控制学生近视、肥胖、脊柱弯曲异常等发生、发展,定期对学生课桌椅高度进行个性化调整。修订《中小学生健康体检管理办法》,将脊柱健康检查纳入中小学生体检项目。加强学生健康体检管理和数据分析应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