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大军|昆曲进高校:学生版《长生殿》在行动

为深入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全方位融入高校教育 , 不断创新新时代高校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念、形式与方法 , 充分发挥高校文化传承创新的优势与作用 , 教育部在2018年率先认定了第一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 , 此后于2019年、2020年又连续发布了第二批及第三批传承基地名单 。 戏曲艺术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 , 本身具有高度的综合性、鲜明的地域性以及丰富的表现手段 , 故而备受各地方高校的青睐 。 如第一批的55个传承基地中 , 就有近20个高校将中华戏曲作为它们的传承项目 , 昆曲、京剧、评剧、越剧、黄梅戏等各具魅力的戏曲剧种在高校的师生群体间迎来了“野蛮生长”的机遇 。
今年对于昆剧界而言是一个重要的年份——昆剧传习所成立100周年与昆曲入选世界非遗20周年双庆并至 。 昆剧传习所的成立挽救昆剧于濒亡之际 , 昆曲入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则让昆曲这一“阳春白雪”美进了大众视野 。 作为第一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京昆) , 同济大学联合上海昆剧团打造并推出了学生版《长生殿》 , 用诚挚的姿态和实际行动与广大热爱昆剧艺术的社会同好们共襄盛典 。
学生版《长生殿》自2020年7月起面向全国高校大学生开展演员招募选拔 , 组织昆剧青春训练营夏季集训 。 参训的大学生们无一是戏曲科班出身 , 也没有艺术特长生 , 仅凭一腔热情和稚嫩的舞台功底就来到了上海昆剧团 。 上海昆剧团没有因学生的基础薄弱而懈怠 , 而是为他们制定了周密的培养计划:群体基本功训练以打底 , 男女分小组搭档练习以提高生旦戏的默契度与协调性 , 名师小班口传心授教学以高效掌握昆剧功法诀窍等 。 在这样精细化、体系化、科学化的教学部署下 , 大学生们进步斐然 , 并通过新媒体平台网络直播的形式 , 向社会各界汇报了他们的暑期集训成果 。 这次新生代“唐明皇”“杨贵妃”的初次亮相吸引了全网超20万人次的点击量 , 评论也达到了近万条 。 此后 , 学生版《长生殿》分阶段举行了多次汇报演出 , 使得美育实践中的参与性、多元性、过程性得以凸显 。
今年5月15日 , 历经近一年针对性教学 , 纵跨上海昆剧团“五班三代”艺术家培育、指导的学生版《长生殿》终于在同济大学拉开帷幕 , 《定情》《密誓》《惊变》《埋玉》四折相继上演 , 勾勒出一幅兴亡梦幻的悲剧史诗 。 洪昇《长生殿·例言》谓:“棠村相国尝称予是剧乃一部闹热《牡丹亭》 , 世以为知言 。 ”原著洪昇对棠村梁清标的这句总结性评价深以为然 , 原因不仅在于《长生殿》接续了汤显祖所作传奇《牡丹亭》对至真至纯爱情的赞颂 , 更在于其情节关目、结构排场、人物设置等舞台性方面的“闹热”安排 。 学生版《长生殿》显然延续了原剧的“闹热性” 。 首先 , 四折戏的选择别具匠心 , 既考虑到了现代观众观剧的心理预期 , 在总体上呈现出一条“开端(《定情》)——发展(《密誓》)——突转(《惊变》)——高潮(《埋玉》)”的情节线 , 又做到了各折戏之间冷(文场)热(武场)相济 。 其次 , 学生版《长生殿》场面宏大壮观 , 砌末道具未遭削减 , 宫女、内侍、大铠等龙套也都一应俱全 , 只为高度还原大唐“骊宫高处入青云”之气派与“渔阳鼙鼓动地来”之声势 。 此外 , 学生版《长生殿》设置了两组唐明皇与杨贵妃演员安排 , 两组交替登台 , 这不失为让主演状态始终维持在高水准的万全之策 。 除唐明皇所代表的大冠生、由闺门旦应工的杨贵妃外 , 老生陈元礼、丑高力士、净杨国忠均悉数登场 , 充分展示了“脚色制”之于中华戏曲的根本性意义与独特的审美价值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