枕头|跳出惯性思维读懂学生

【枕头|跳出惯性思维读懂学生】课堂上会有这样一种现象 , 在我们认为讲得很清楚很明白的地方 , 总有学生听不懂 ,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孩子为什么会听不懂 , 问题出在哪里?这一直是困扰我的事情 。
在生活中我也遇到过同样的问题 。 孩子两岁了 , 每次睡觉都不躺枕头 , 我总对他说“躺枕头上睡” 。 然后他整个身体都横到枕头上睡 , 开始我以为只是玩闹 , 后来几乎每次都这样 , 孩子为什么总是这样?这引起了我的思考 。
我突然意识到 , 孩子这样的举动是按我的话做的 , 可为什么跟我想的不一样?是孩子理解力有问题吗?
其实 , 寓言故事中早已给了答案 。 有一只很聪明的兔子到河边去钓鱼 , 头一天一条鱼也没钓到 , 就回家了 。 第二天它心里堵得慌 , 又去了 , 还是无功而返 。 第三天它心里想:“不行!我必须钓到!”在河边 , 兔子正聚精会神地摆弄鱼食 , 忽然蹿出一条大鱼 , 停在半空说:“兔子 , 别老拿胡萝卜糊弄我们 , 虽然你喜欢吃胡萝卜 , 但你知道我们喜欢吃什么吗?”故事中的道理大家都懂 , 等我们成了当事人就被蒙住了眼睛 , 这也许就是所谓的“旁观者清 , 当局者迷” 。
孩子之所以听不懂 , 其实是我们的说话方式出了问题 。 成人的话语体系跟孩子的话语体系不同 , “躺枕头上睡”这件生活小事就表明 , 孩子理解问题还没有像成人一样对人的身体细分到每个部位的程度 。
反思自己的日常教学也犯过这样的错误 。 在我们认为已经表述得很清楚明白时 , 学生未必能听明白 。 作为教师 , 当我们站在教的角度忽视了学生的个性化理解 , 课堂上就会出现因为指令性语言不精准从而导致学生理解信息的偏差 。 因此 , 一线教师要善于精准表达自己的课堂话语 , 多分析自己课堂上说的每一句话 , 多了解孩子接收到的是什么意思 , 多思考我们要解决的是什么问题 , 避免一些重点问题在表达上出现盲区 。
作为教师 , 我们要跳出平时的惯性思维 , 多角度了解学生 , 读懂学生;多用学生的眼光去观察问题 , 多从学生的角度去思考问题 , 多用学生的语言与之交流 。 要根据学生的不同情况来调整自己的教育方式 , 这样才能让学生在老师的关怀和教育下茁壮成长 。
(作者单位系山东省聊城市茌平区振兴街道周楼小学)
《中国教师报》2021年09月08日第5版
作者:贾亭亭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