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后服务|2021年实现课后服务覆盖率100%!衢州市发布“双减”工作方案( 二 )


5.提升课堂教学效率。指导学校健全教学管理规程,优化教学方式,强化教学管理,提升学生在校学习效率。学校要开齐开足开好国家规定课程,积极推进幼小科学衔接,帮助学生做好入学准备,严格按课程标准零起点教学,做到应教尽教,确保学生达到国家规定的学业质量标准。教育部门要建立以教研员、督学等为骨干的专家队伍,深入课堂听课评课指导教学,各地每年至少完成1000节随堂课质量分析与诊断指导。
6.深化招考工作改革。完善基于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结合综合素质评价的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录取模式。坚持以学定考,进一步提升中考命题质量,防止偏题、怪题、超过课程标准的难题。全面落实《浙江省教育厅关于做好2021年普通高中招生管理工作的通知》精神,逐步提高优质普通高中招生指标分配到区域内初中的比例,规范普通高中招生秩序,杜绝违规招生、恶性竞争。
7.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巩固义务教育基本均衡成果,积极开展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县创建工作,促进新优质学校成长,扩大优质教育资源。积极推进集团化办学、学区化治理和城乡学校共同体建设,充分激发办学活力,加快缩小城乡、区域、学校间教育水平差距。2021年新增融合型、共建型城乡教共体60家,到2025年实现乡镇学校教共体全覆盖。实施初中提升培优工程,2023年全市18所薄弱初中完成内涵提升并脱帽。
8.深化家校社协同机制。认真贯彻国家、省级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家校合作机制建设指导意见、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幼儿园家长委员会建设的意见精神,建立健全家长委员会。教育、工会、团委、妇联等部门要强化合作,办好家长学校或网上家庭教育指导平台,推动社区家庭教育指导中心的建设。通过相关平台,广泛宣传“双减”工作的重要意义和政策要求,引导广大家长树立科学育儿观念,理性确定孩子成长预期,努力形成减负共识。
9.合理利用校内外资源。校内课后服务不能满足部分学生发展兴趣特长等特殊需要的,可适当引进非学科类教育培训机构参与课后服务。教育、科技、文化、体育等部门联合制订非学科类教育培训机构参与课后服务的准入条件、遴选程序和监管措施等,定期发布“白名单”。学校可通过购买服务方式在“白名单”范围内选择非学科类教育培训项目进入校园,充实课后服务。
(二)从严治理,规范校外培训行为
10.全面摸清培训机构底数。充分利用网格化管理机制,全面排查校外培训机构安全稳定、风险防控、运营资质、营业行为、教师资质、培训时间、预收费管理、办学行为等方面情况,摸清底数,建立基础工作台账,及时录入全国中小学生校外培训机构管理服务平台和“信安培”平台系统,实现与相关部门信息共享。
11.坚持从严审批机构。各地不再审批新的面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面向学龄前儿童的校外培训机构和面向普通高中学生的学科类校外培训机构。现有学科类培训机构统一登记为非营利性机构。对开展体育(或体育与健康)、艺术(或音乐、美术)学科以及综合实践活动(含信息技术教育、劳动与技术教育)等按照非学科类进行管理,分别由体育部门、文旅部门、科技部门等分类制定准入标准,严格审批。
12.规范培训服务行为。成立校外教育培训课程审查专家委员会,建立培训内容备案与监督制度,全面规范使用《中小学生校外培训服务合同(示范文本)》。制定校外培训机构监督管理办法,梳理办学行为负面清单。严格执行未成年人保护法有关规定,校外培训机构不得占用国家法定节假日、休息日及寒暑假期组织学科类培训。严禁机构资本化运作,严禁超标超前培训,严禁非学科类培训机构从事学科类培训,严禁提供境外教育课程。不得提供和传播“拍照搜题”,不得开展面向学龄前儿童的线上培训,不得以托管、研学等名义组织开展学科类培训。不得向学生(含家长)销售周末、寒暑假、国家法定节假日的课程、课时包,已经销售的,坚决予以清理整顿。进一步健全常态化排查机制,及时掌握校外培训机构情况及信息,完善“黑白名单”制度。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