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绣|课后服务课堂来了“京绣”非遗传承人

今天(9月9日)下午,京绣校园非遗传承人何洪杰将认识20多张脸庞稚嫩、眼里有光的新面孔。
作为北京市丰台区职业教育中心学校非遗专业教研组长的她,将走进北京市丰台区一所初中学校,在新学期的课后服务时段,带领初二年级的孩子们领略非遗“京绣”的魅力。
北京市丰台区职业教育中心学校在多年的职业体验课过程中,开发了包括京绣、木工等百门课程。新学期,已经有部分中小学校将这些课程引入课后服务当中,仅该校非遗与设计学院就向位于丰台区的初中合作校对口输出了7位老师、7门课程。
京绣|课后服务课堂来了“京绣”非遗传承人
文章插图
京绣校园非遗传承人何洪杰“下校”参与中小学课后服务工作。 受访者供图
“燕京八绝”之一现身中小学课堂
穿过北京市丰台区职业教育中心学校非遗与设计学院教学楼一楼长廊,会依次途经学院的景泰蓝工坊、金工工坊、玉雕工坊、京绣工坊、木工工坊。京绣工坊是何洪杰待得最多的地方,她是这里的“掌门人”。
采访人员见到何洪杰的时候,她正在为学校初二年级孩子们备课。更新课件、学情分析,又在EXCEL中拉出一条长长的单子,小镜子、丝线、立德粉……本学期这门课程所需的材料及数量、成本,一一列出,在第一次课之前交给学校统一采买。
这门课叫《一针一线识京绣》。京绣是国家级非遗项目,属于“燕京八绝”之一,是以北京为中心的刺绣产品的总称。何洪杰是京绣校园非遗传承人,师从京绣第六代传承人李凤茹;同时,她的另一个身份,是北京市丰台区职业教育中心学校非遗专业教研组长,已有近十年的教学经验。
何洪杰告诉采访人员,这个学期,她准备先用两节课介绍京绣和背后的文化内涵,让孩子了解什么是京绣以及学习的意义,展示京绣作品调动学习兴趣。接下来的课程会介绍工具、材料,并练习前期流程,包括画、扎、磨、刷……最后才是绣。练习不同的针法后,换一块丝绸,正式制作一个小作品。
实际上,经过几堂课她就发现,感受到这件事情的魅力之后,孩子们很容易沉浸其中,“可能1个小时坐在那儿,下课了都不动,上瘾。”
京绣|课后服务课堂来了“京绣”非遗传承人】不只孩子跟她学,还有不少家长跑来找她:“何老师,能不能也教教我们呀”。何洪杰很乐于解答任何人的问题。她发现,一个孩子可以带动一个家庭。
京绣|课后服务课堂来了“京绣”非遗传承人
文章插图
何洪杰制作京绣作品场景。受访者供图
集体教研,为中小学生专设课程
实际上,北京市丰台区职业教育中心学校从上学期开始就参与到中小学的课后服务工作中了。而今年秋季新学期开始,课程量、师资量和上课频次都有所增加,从之前的3位老师、4门课程,升级为现在的7位老师、7门课程,分别为:绒花发簪制作、工笔团扇绘制、染纸、烫画葫芦、蝴蝶盘扣制作、一针一线识京绣、纸板木工。
“课后服务的课程和体验课不一样,是需要成体系的。”北京市丰台区职成教集团非遗与设计学院副院长苏麟指出,在给中小学课后服务课程备课的时候,更要花心思。
“学情分析很重要。”何洪杰一再强调。在自己学校,何洪杰教的是中职阶段的孩子们。而初一初二的孩子和中职孩子们在年龄特点、性格特点上都有很大区别,这就决定了在课程设置上,也千差万别。
何洪杰总结道,初一孩子心智水平、动手能力还不足,给他们上课就要趣味性更大一点儿;到初二,孩子的学习主动性、自我管理能力明显加强,课程内容的专业度可以更深一点。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