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凤县|看了《在希望的田野上》我想到了当年给高考状元立塑像的事情

在2013年的时候,湖北省来凤县有一件引发了广泛争议的事件。来凤县高级中学为以688分考上清华大学的高考状元立塑像。
来凤县|看了《在希望的田野上》我想到了当年给高考状元立塑像的事情
文章插图
有人认为,此举是在过于夸张和愚昧,将教育神魔化了。也有人认为这就是在应试教育之下的急功近利和浮躁心态的具象化。在众多的议论之中,有这样一条评论直指事件本质:来凤县作为贫困县,在2010年农民 纯收入3240元。那些坐在星巴克,端着咖啡浏览网页笑出声的朋友,也许根本就不明白在一个贫困到要看天吃饭的地方之中,对于考上名校改变命运的迫切。
来凤县|看了《在希望的田野上》我想到了当年给高考状元立塑像的事情
文章插图
来凤县|看了《在希望的田野上》我想到了当年给高考状元立塑像的事情
文章插图
确实。在北上广深等发达城市,不会把考上清华北大太当做稀奇的新鲜事。因为在大城市之中,有着太多能够向上发展和改变命运的机会了,经商、网红、直播等等。
来凤县|看了《在希望的田野上》我想到了当年给高考状元立塑像的事情
文章插图
但是对于贫困县而言,读书可能是他们此生向上发展仅有的机会。所以,再穷不能穷教育,不是没有道理的。扶贫先扶教育,这也是近几年来出现的一种论调。
来凤县|看了《在希望的田野上》我想到了当年给高考状元立塑像的事情
文章插图
只有思想上不贫穷了,才是真正的不贫穷,同时也能够给扶贫工作带来真正的帮助,减少扶贫工作的困难。电视剧《在希望的田野上》就是展现了这样的中心思想:扶贫先从教育起,乡村振兴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来凤县|看了《在希望的田野上》我想到了当年给高考状元立塑像的事情
文章插图
光是从这个剧情简介上面就能看得出来,这部剧的尺度有多大。甚至是颠覆。以往扶贫剧的角色,基本上都是根正苗红,哪里会来一个“杀人犯”儿子身份来当主角?
来凤县|看了《在希望的田野上》我想到了当年给高考状元立塑像的事情
文章插图
再者在大众的眼中,扶贫更是一件神圣的事情,参与其中的人基本上都是要怀揣着理想的,怎么和钱挂上钩了?但是《在希望的田野上》的内容上,不仅完全跳出了类型剧的窠臼,还获得了大量的好评。
来凤县|看了《在希望的田野上》我想到了当年给高考状元立塑像的事情
文章插图
在豆瓣上更是有着大量的好评。从主旋律的创作到真实的农村和真实的扶贫等等,基本上都有着相当的高的评价。但除了剧情尺度大、场景还原、矛盾激烈之外,这部剧其实还有更大的现实意义。教育和扶贫之间的联系。
来凤县|看了《在希望的田野上》我想到了当年给高考状元立塑像的事情
文章插图
穷的不是乡村,而是教育都说穷山恶水出刁民,然而在这“刁民”背后的本质是什么?正是教育跟不上来,所导致的思想蒙昧素质低下,以至于难以沟通。
来凤县|看了《在希望的田野上》我想到了当年给高考状元立塑像的事情
文章插图
因为抢水发生争执最后导致成为“杀人犯”,这样的事情,放在受过教育的地区,还会发生吗?在剧中,张楠、赵世涛和工作队一行人实地考察了白果村之后,直接指出白果村贫困的根本原因:教育的落后。
来凤县|看了《在希望的田野上》我想到了当年给高考状元立塑像的事情
文章插图
正是因为教育的落后才导致村民眼界和知识的狭隘,也导致了他们只能是靠天吃饭,而失去了人的意识的主观能动性。所以,在剧中张楠说:以国家投入的人力物力财力想要经济脱贫并不是最难的,最难的是精神文化脱贫。如果陈旧的观念改变不了,一切发展都会因为认知的差异而停滞不前。这就是为什么白果村宁愿为了抢水打得头破血流,也不愿意喝地下水的根本原因。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