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心怀“国之大者”,深耕基础教育27年,华东师范大学有这样一支黄大年式教师团队


教师|心怀“国之大者”,深耕基础教育27年,华东师范大学有这样一支黄大年式教师团队
文章插图
他们切实投入当代中国基层教育实践的转型探索,形成了具有典范意义的学校变革的“中国经验”;
他们心怀“国之大者” ,让当代中国原创教育学走向世界。他们是华东师范大学 “生命·实践”教育学研究团队,也是教育部认定的首批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中,唯一一支来自教育学科的团队。
该团队致力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学理论和推动中国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持续践行“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地上”,在基础教育理论与实践中作出了突出的、创新性的贡献。
27年听课评课5万余节
形成学校变革的“中国经验”
华东师大“生命·实践”教育学派不是书斋里的“隔靴搔痒”,而是切切实实投入当代中国基层教育实践的转型探索之中。“生命·实践”教育学派的创生,即基于当代中国社会对基础教育变革的需求,是在团队首创、持续至今27年的“新基础教育”研究的深厚基础上创立的。
团队核心成员11人,有全国模范教师、国家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新世纪优秀人才、上海市教书育人楷模等。自1994年起,在创始人华东师大终身教授叶澜和李政涛教授的带领下,团队坚持长期深入中国中小学开展学校教育变革研究,在理论与实践的双向滋养、双向建构和双向转化中,创生了一套教育理论、一批转型学校、一条变革之路、一种研究机制和一支研究队伍,形成了具有典范意义的学校变革的“中国经验”。
“新基础教育”研究是“生命·实践”教育学派的实践命脉。团队长年“贴地式”深度介入中小学教学变革实践,团队成员扎根于学校变革与课堂教学改革的第一线,27年来听课评课5万余节,科研成果转化形成教材、案例50余本,获得国家首届基础教育教学改革成果奖一等奖。
教师|心怀“国之大者”,深耕基础教育27年,华东师范大学有这样一支黄大年式教师团队
文章插图
李政涛回忆叶澜教授当年在“新基础教育”研究中的日程安排,叶澜在山东临淄连续三天研讨“几乎没有空隙”,回家后第二天下午又继续出发,赶往江苏常州的试验学校进行研讨。“如此密集的工作安排,对于叶老师来说,并不是偶尔为之,而是她工作的常态。”在叶澜的带领下,这样的工作节奏与研究作风成为团队成员的常态,他们还承担许多教学和其他科研任务,仍克服重重困难,坚持深入试验学校第一线。
当前,团队以“新基础教育”价值观、过程观和评价观为核心理念,以“社会教育力”“全社会教育路向”和“自然教育力”等为核心新主张,正以“生态式推进”的方式促进区域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在全国14个省市自治区建立了“新基础教育”生态区,有36所“生命·实践”教育学合作研究校,200余所基地校、试验校,数千名教师、数万名学生参与。
团队投入了大量时间精力,每年近1/3时间进试验学校现场研讨,深度介入到教师日常的备课、上课、说课、评课、观课和写课之中。团队成员定期交流,提炼经验、发现问题,相互学习、共同进步。在促进试验学校师生生命成长的同时,也促进了相关学校从近代型学校向现代型学校的转型,培养了一批“四有”好教师。试验学校育人质量显著提升,20所试验学校获得省市级先进集体称号,10位校长成为特级校长,3位教师获评全国优秀教师,1位获评全国劳动模范。
教师|心怀“国之大者”,深耕基础教育27年,华东师范大学有这样一支黄大年式教师团队
文章插图
佛山市南海区是合作地区之一。2017年以来,南海区与华东师大联手推进“新基础教育”研究,打造品质课堂。2020年12月,南海“新基础教育”研究试验学校完成中期评估,教学优秀率超过50%,教学品质迅速提升,一批现代化标杆学校逐渐崛起,教育生态不断优化,南海教育因此成为广东基础教育的一面改革旗帜、一个改革标杆。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