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搜狐教育】“第三课堂”是校外实践的生动诠释(西安市教育局副局长 王纲)

基础教育阶段学校的校外实践 , 如何面向全体学生 , 契合不同学段、不同年龄段学生成长的特点、规律和期望 , 由学校主导统筹 , 社会力量紧密配合积极参与 , 做得更加高效务实 , 又具有广泛的吸附力 。 科学智慧地破解这个瓶颈问题 , 就成为当前亟待研究和解决的新课题 。
陕西省教育厅刘建林厅长首创的“三个课堂”之“第三课堂”给出了系统解决的答案 , 精准地开出了药方 。 这更能凸显“三个课堂”的超前引领价值和普遍的现实指导意义 。 “第三课堂”强调开放性、综合性和实践性 , 要让学生活动从学校延伸到校外 , 从“第一课堂”、“第二课堂”拓展到“第三课堂” , 让学生走进社会实践这个大熔炉里 , 去体验社会、开阔眼界、增长见识、锤炼意志、陶冶品行、完善人格 , 为孩子的一生幸福奠基 。
践行“三个课堂” , 拓展丰富、用足用活“第三课堂”正当其时、势在必然 。 总结探索开展校内“第二课堂”与校外“第三课堂”有机融合 , 实现校内与校外素质教育的横向融通 , 着实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有用有效有力的方式和途径 。 走出校门融入社会实践学习锻炼的“第三课堂” , 不仅是校内传统课堂的延展 , 更是打破学生年龄、班级界限 , 建立了学生学习成长的共同体 , 将他们从学校引向社会 , 必然会促进学生的社会适应性 , 让“第三课堂”发挥最大功效和潜能 。
要做好“第三课堂” , 除了要与“第二课堂”进行有效衔接、有机融合 , 还要把握好以下几点 。 一是要以学校老师为主导 , 其他社会人士、志愿者密切配合 , 才能实现第一、第二、第三课堂的融合培养 , 才能实现校内校外素质教育的连续性 。 二是校外实践不能变相给学生和家长增加负担 , 校外也要减负 , 不允许变相给学生布置作业等 。 三是既要让学生经风雨见世面 , 又要确保学生校外实践活动的安全和健康 。
“第三课堂”要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 紧紧围绕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 , 注重五育融合培养 , 支持做实“双减”、五项管理和课后服务 , 发展素质教育 , 让学生接受最适合的教育 , 实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 “三个课堂”是一个不可割裂的有机整体 , 要系统思维、统筹谋划 。 “第三课堂”更要进行课程精心设计和课堂有效组织 , 把育人功能精准融入进去 , 让社会课堂真实发生 , 让育人效果实践生成 。
积极探索实施“第三课堂”的“1+N”模式 , 努力提供高质量服务 。 “1”就是“第三课堂” 。 “N”就是“第三课堂”丰富多彩的实践载体 。 组织学生走进各种类型的研学基地、红色教育基地、劳动实践基地、市民体验基地、产教融合基地 。 引领学生进入文化馆、科技馆、艺术馆、体育馆、博物馆、少年宫等校外公共服务场所 。 学校应尽可能地创造条件让学生走岀校门 , 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 , 助推学生实践历练、健康成长 。 “第三课堂”应因地制宜、因时而变 , 形成丰富多彩的校外实践经验和模式 , 切实遵从学生的兴趣爱好意愿 , 设计体验性、趣味性、互动性、合作性和综合性的活动载体 , 以满足学生多样化的需求和选择 。
N1开展高校校园实践“第三课堂” , 体验感受大学学习生活情景 。 西安高校众多且各具特色 , 可统筹激活高校特有的场所资源接纳学生暑期实践 。 发挥好高校教师作用 , 为学生提供科学、高效、新颖的直观体验 。 可组织中学生走进职业院校参与体验技能操作实践 , 感受职业教育培养大国工匠的内涵和魅力 。 也可与留校大学生交流互动、换位分享心得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