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大海:“双减”并非否定努力与刻苦,而是追求全面均衡发展|专家看“双减”| 德智体美劳
“双减”决不是否认努力与刻苦,而是平衡发展。青少年的健康发展应当是全面而均衡的发展,即是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匹配协调地发展。然而,在过重的课业压力下,学生没有多余的时间和空间去发展他们除智育以外的其他“四育”,形成“五育”中智育一枝独秀的畸形发展格局。
——中国教育学会学术委员,四川创新教育研究院院长、研究员纪大海
“双减”是指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以构建良好的教育生态,让教育回归育人本质,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纪大海:“双减”并非否定努力与刻苦,而是追求全面均衡发展|专家看“双减”| 德智体美劳】在这个“减”的过程中,如何能够保证“量”减“质”不减,如何保证孩子受到的教育不打折扣,是大部分家长都关心的核心问题。对此,中国教育学会学术委员,四川创新教育研究院院长、研究员纪大海表示,在弄清楚这个问题之前,家长有必要对“双减”先有一个理性的认识,也就是弄明白为什么要进行“双减”。
文章插图
▲纪大海
纪大海说,青少年的健康发展应当是全面而均衡的发展,即是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匹配协调地发展。然而,在现实中,青少年沉重的学习压力几乎全部来自考试科目的学业压力和由此产生的心理压力,包括作业压力、各种社会补习压力以及家庭压力。在过重的课业压力下,学生没有多余的时间和空间去发展他们除智育以外的其他“四育”,形成“五育”中智育一枝独秀的畸形发展格局。
更为重要的是,畸形发展不仅会引发学生的成长疾病,而且对他们的智育发展也是有害无益的。用“死读书,读死书”的传统学习方式和“题海战术”的训练方式去施教,只能培养“会走路的两脚书橱”和“领有博士执照的傻瓜”。所以,家长应当明白这样一条规律:压力越大、精神越紧张,人的智力越低下。长此以往,智育何来品质?教育何来高质量?
因此,对于“双减”,纪大海认为,家长应当厘清这几种关系:
“减”与“加”的关系。减轻过多过重的学业压力和各种强化训练压力,让学生空出更多的精力来发展其他综合素养和综合能力,增加学生根据兴趣爱好来自由发展的时间和空间。“减压”决不是否认努力与刻苦,而是平衡发展。唯有这样一“减”一“增”,才能实现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化发展。
“少”与“多”的关系。减少作业量和训练量,增多思考、质疑、讨论和探索的机会与活动,增多社会实践活动,增多身心锻炼活动,让“五育”真正匹配起来,实现“五育”同振,“五育”共哺。教育再不能让德体美劳“四育”成为智育的“陪衬”了。
“降”与“升”的关系。作业量要降下来,反复练习的次数要压缩下来,社会培训活动要控下来,而学习质量却要不降反升,这就意味着对教师的教育质量提出了空前的挑战。如何实现课堂精讲精练、把握课堂教学节奏、科学设计作业、变革课堂教学方式、提升知识理解力等,教师只要处理好了这些问题,学习质量是可以实现不降反升的。
“窄”与“宽”的关系。学生几乎把全部精力和时间用于规定的书本知识学习和训练,无力涉猎更宽更广领域的知识,但是要知道,书本知识对于学生健康成长来说是永远不够的。他们不仅需要课堂知识,也需要社会知识、生活知识以及教科书之外的其他书本知识;不仅需要间接知识,也需要直接知识;不仅需要接受现成知识,也需要探究创新知识。囿限于考试科目的知识学习,必然会造成学生知识结构的畸形发展,有害于学生健康成长。
推荐阅读
- 招聘|学历重要还是能力重要?
- 教师|北大韦神“真实处境”跌下神坛,学生退课,班级人数不到10人
- 安徽|海南一大学生不知安徽省会,连猜两个都不对,直接“得罪”两个省
- 考研|“考研初试第三被刷,只因没提前联系导师”,知情人道出其中实情
- 基础教育|又一“铁饭碗”招聘,工作稳定福利好,有望拿50万安家费和补贴
- 考试|“考第一请吃海底捞”,考试成绩出来后,老师感叹:是给自己挖坑
- 教育部|终于轮到高中生“减负”了,教学进度将大幅调整,教育部已有通知
- 质量|学校有规模,教育才有质量,解决乡村“麻雀小学”问题,刻不容缓
- 讲座|贺昌中学·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共同举办“以美育人”高峰论坛
- 教育部|吕梁市教育局通知:做好寒假期间“双减”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