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部|“双减”之下,如何为学生成长织张更牢靠的“关系网” ?


小学部|“双减”之下,如何为学生成长织张更牢靠的“关系网” ?
文章图片

“双减”政策是近期社会关注的焦点 , 也引发了许多教育管理者的思考——“双减”政策实施后 , 对老师提出了哪些新要求?学校管理会迎来哪些新挑战?师生关系、家校关系等会有哪些新变化呢?
今天为给您带来一位资深校长的思考与实践 , 希望会给您一些启发 。

小学部|“双减”之下,如何为学生成长织张更牢靠的“关系网” ?
文章图片

今年的秋季学期是落实“双减”政策的第一个学期 , 社会的目光焦点一下子对准了校内教育 , 随之而来的一个问题需要每一位教育者好好思考:减轻了课后作业负担、校外培训负担 , 如何提升课堂效率和学生学习效率?
在这样的背景下 , 更加凸显出师生关系、同伴关系、家校关系这“三大关系”在学校教育中的独特价值 。
如果把三大关系“视觉化” , 我希望你看到的不是一个三角形 , 而是一张可以无限延展的网络 。 现在我们经常看到一些新闻 , 讲孩子空心、厌学、抑郁、甚至自弃 , 如果深入去剖析 , 往往是由于这个关系网上的某个或者多个节点出了问题 。
可以想象 , 一张千疮百孔的破网 , 怎么能支撑起孩子的幸福、协助他们顺利高效地完成学业呢?我们提出要让孩子健康快乐发展 , 必须要关注孩子成长所需要的内在和外在支撑 , 而由师生、生生、家校等关系构成的关系网 , 就成为托举孩子未来最强有力的支撑 。
如何为“亦师亦友”的师生关系铺路?
从教36年 , “亦师亦友”一直是我心中最美好的师生关系 。
做了多年教学和管理工作后 , 我觉得师生关系的关键在于老师自身要不断提升学术素养和人格魅力 。 提升学术素养就是要上好每一堂课 , 人格魅力就是要从内心关爱学生 , 对他们的成长切实负责 。
2010年来北京二十一世纪国际学校担任校长后 , 我和管理团队就一直在摸索如何为“亦师亦友”的师生关系搭建平台 , 做好设计 , 十多年来 , 我们收获了一些适合自己的可贵经验 。
01
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关注和重视
我们学校目前的师生比是1:4.5到1:5之间 , 一般的学校是1:12到1:13左右 , 这意味着我们要“不计成本” , 当初我坚持每班24个学生的小班化教学也是顶着巨大压力 , 但这么做是有考虑的 。
研究显示 , 每位教师在课堂上最多能关注到24名学生 。 班额太大时 , 精力有限的老师只能较多地关注很好和较差的学生 , 中间的学生往往一带而过 。 为了让每个学生都受到充分的关注 , 我们坚守小班制 , 实行选课走班的年级 , 有的课堂甚至不到10人 , 座位也可排列成马蹄形、圆形、V形、T形等 , 大大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 , 更易于师生交流 。
只有真正服务于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 “良好的师生关系”才有经得起推敲的基础 。
02
实行导师制 ,
针对每个孩子的特点因材施教
一位导师肩负三重工作 , 一是及时掌握学生的学习状态、知识点的掌握和学习成果 , 通过过程性评价分析和总结 , 记录并反馈给家长、学生、任课老师;二是提供个性辅导 , 有针对性地解惑补弱;三是关注学生的学业进步及个性特长发展 。
从6年级到12年级 , 每个学生都会有自己的导师 , 而且可以自主选择年级里最喜欢的老师作为导师 , 只有亲其师 , 才能信其道嘛 。
另外 , 我们也希望通过这种“双向选择”让孩子感受到被尊重 , 感受到自己是学校的主人 , 这对培养良好的师生关系非常重要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