塑料袋|“双减”后,不再被各种课业辅导班缠身的孩子如何度过一个有意义的周末?
文章插图
“双减”政策落地后,不再被各种课业辅导班缠身的孩子,如何度过一个有意义的周末?一些孩子做出了选择,他们背起垃圾袋,跟随着志愿者的脚步,走进大山……公益活动让他们了解了大自然,磨炼了他们的意志品质,也成了孩子们校外的教育“大课堂”。
现场
徒步10公里山上背下8袋垃圾
早上8时,10名孩子跟着京西山水古道清山志愿队的26名队员,从门头沟王平村出发了。“我们的终点是瓜草地风景区,沿途10多公里呢!要把山道两边游客丢下的垃圾全部带下山。”走在队尾的小钟边说,边拾起了小道边的一个塑料瓶。
文章插图
因为最小的队员才5岁,所以队伍走得并不快。到半山腰时,天下起了小雨,路变得又湿又滑,队伍行进的速度更慢了。队长于有君让队伍停下来,看每个队员都穿好了雨衣,又安排好每3位大人保护一个孩子,再继续赶路。
“哎呀!”穿过小溪时,5岁的武佳怡不小心踩到了水里。鞋袜以及半条裤腿儿都湿了。
“凉不凉?”跟在小姑娘身后的妈妈心疼地问。
“我没事。”跳上石子路的武佳怡跺了跺脚说了一声,就跑进了队伍中。
10时,走了6公里的志愿队来到瀑布。这儿,是平时游客歇脚的地方,也是垃圾最多的地方之一:远远的就已看到散落的纸团、塑料袋、水瓶、餐盒、果皮……
10名孩子分成了两两一组。树坑里,杂草间,他们把垃圾一点一点地从泥水中扒出来,装到垃圾袋里。为了捡山坎下的一个塑料袋,12岁的张宇轩抱着树根趴在了地上,泥水沾满了裤腿,他只是笑了笑。附近的山坡上,弟弟张宇昂拖着一个大垃圾袋跑来跑去,收集着大家捡出来的垃圾。
“真棒!”志愿者的一次次鼓励,让7岁的武莯晨找到了乐趣。每看到一处垃圾,他都特别开心地喊着“又中了一奖”,边喊还边小跑着与其他孩子争着捡垃圾。
不到一个小时,10个孩子捡出来的垃圾就装了整整8个大塑料袋。
“大家还要走几公里,把垃圾背到山下……”于有君说,“‘双减’之后,愿意跟着我们做公益孩子多了,他们当中最大的15岁,最小的才5岁。”
变化
公益成了孩子们成长的大课堂
“‘双减’之后,孩子的空闲时间多了。看电视、玩电脑、打游戏,在家里我们也管不住……”姥姥屈建英想,这样下去武莯晨周末的时间全荒废在玩上了,还是给他找点有意义的事做吧!屈建英把外孙子带进了志愿队,没想到,第一次参加,小莯晨就喜欢上了这个活动。
“看!这就是千足虫,它受到惊动时,会将身体卷成圆环,爱食腐殖质,有时也会损害农作物。”志愿者宋媛媛说,一走进大山,她就给孩子普及路上看到的动植物,公益之行变成了一堂生动的自然课。徐子童会认真地听着、学着,也认识了蝎子草、千足虫、石龙子等许多课本知识以外的动植物。
说起参加公益活动的感受,徐子童直呼“好玩,以后还要来”。
“以前,补习课很多,学习压力大。现在好了,周末有时间玩了,走进大山,亲近大自然真的很放松,身体都变强了!上次,社区组织徒步比赛,我还得了儿童组第五名、亲子组第二名的成绩。”徐子童自豪地说。
“做公益真累呀,脚都走疼了。”张宇轩说,“可一看到满地都是塑料袋、纸片、烟头,我就特着急,总不能让人看到家园中到处是垃圾,脏兮兮的吧!而且,看到被我们清理干净的山林,心里很满足。”
“我从可欣一岁多起,就带着她去公园、社区参加公益活动。如今,5岁的可欣已积累了700多个志愿小时,她也养成了不怕苦、不怕累的品质。”妈妈卢秀华说。
推荐阅读
- 招聘|学历重要还是能力重要?
- 教师|北大韦神“真实处境”跌下神坛,学生退课,班级人数不到10人
- 安徽|海南一大学生不知安徽省会,连猜两个都不对,直接“得罪”两个省
- 考研|“考研初试第三被刷,只因没提前联系导师”,知情人道出其中实情
- 基础教育|又一“铁饭碗”招聘,工作稳定福利好,有望拿50万安家费和补贴
- 考试|“考第一请吃海底捞”,考试成绩出来后,老师感叹:是给自己挖坑
- 教育部|终于轮到高中生“减负”了,教学进度将大幅调整,教育部已有通知
- 质量|学校有规模,教育才有质量,解决乡村“麻雀小学”问题,刻不容缓
- 讲座|贺昌中学·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共同举办“以美育人”高峰论坛
- 教育部|吕梁市教育局通知:做好寒假期间“双减”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