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以童为本,笔墨育人( 二 )


激发童趣的“大美术”课堂观
学校中国画教学倡导每名学生都可以成为创作者和评论者 , 并希望借助表现性评价 , 让学生在真实的生活环境中 , 运用国画课堂中获得的启发 , 解决新问题、拓宽新思路 。
关注过程 , 丰富方式 。 小学阶段的国画教学更应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用丰富的评价方式从多角度对学生进行评价 。 教学评价过程体现中国文化艺术的特点 , 用文学性、艺术性兼具的语言对学生进行评价,让评画也成为学生的学习过程 。 评价角度侧重学生的感受、理解和体验 。 如在“竹叶画法”中 , 教师采用吟诵古诗的方式评价学生作品 , 耳目一新的评价方式令学生浸润于文化之中 , 凸显整体育人观 。
关注个性 , 尊重特点 。 中国画教育注重差异性的教学原则 , 学生的性格、修养、文化、感悟、审美情趣、艺术表达要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发挥教学评价的教育功能,促进学生个性发展 。 如“山水画法”一课在评价作品时 , 教师把学生作品与经典范式进行类比 , 尊重了学生特点 , 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 。
为了让教学评价产生长远的影响 , 增加日常教学活动的附加值,充分发挥国画学科特点 , 学校还通过举办学生画展、名师讲座等方式丰富教学活动 。 这些活动克服了教学评价的局限,在讨论、讲评、展览的过程中 , 加深了学生对中国画的理解,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
(作者单位系北京大学附属小学)
《中国教育报》2021年10月12日第9版
作者:李辰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