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场|开启以“体”育人新模式( 二 )


“分层的俱乐部、多元的运动项目 , 让我们有充分选择的空间 。 ”正在踢足球的王飞同学说 。 据了解 , 俱乐部开设了三大球、女子防身术、瑜伽、棒垒球、攀岩、健身塑形、飞盘、体育保健等19个运动项目 , 同时 , 考虑到学生身体差异性 , 特别开设了体育保健课程 , 以适应各类学生的需要 。
活跃的校园体育文化是学校体育教学改革的一个亮点 。 学校打造了各种类型的体育赛事及活动 , 构建了院校两级竞赛体制 , 做到了“周周有活动、月月有比赛、人人来参与”的校园体育运动新格局 。 学校每年都举办运动会、篮球赛、足球赛、气排球赛、乒乓球赛、羽毛球赛、帐篷节等赛事及体育活动 , 加油声、呐喊声回荡在整个校园 , 营造了浓厚的学校体育文化氛围 。
数字体育:增强学生体质的有效手段
湖南财政经济学院体育改革促进了学生体质的明显增强 。 “在大学里 , 我们不仅学到了系统的专业知识 , 还塑造了强健的体魄、掌握了两项以上较高水平的运动技能 。 走出校门之后 , 除了在工作岗位上游刃有余 , 我们还是单位的运动达人 , 通过各种活动能较快地适应工作岗位 。 ”2020届毕业生李唯同学说 。
为了增强学生体质 , 该校将大数据与学生体质发展机制有机结合 , 并建立起基于大数据的学生体质增强的课程体系、宣传体系和荣誉体系 。 据主管教学的副校长郭国强介绍 , 课程以90公里(女/学期)、100公里(男/学期)的校园跑为主要内容 , 通过APP实时监控数据信息、教师与学生信息互通 , 使得教师能全面掌控学生课外锻炼的情况 。
“我们充分挖掘大数据对校园跑的激励功能 , 建立起基于大数据的课外体育活动宣传体系 。 ”肖湘愚说 , 学校通过构建校院两级网络报道、“运动校园”APP推送、公共空间大屏幕滚动展示等 , 以“天、月、年”作为统计节点 , 将锻炼人数、平均锻炼公里数、主要活跃的打卡点等统计指标推送到各个宣传平台 。 在多渠道、多形式的互动宣传下 , 学生广泛参与到校园跑的课余锻炼活动中 , 校园跑参与率达100% , 全部学生都完成了90公里和100公里的学期跑任务 。
此外 , 学校还在大数据分析的基础上 , 建立起运动跑的荣誉体系 , 通过校园跑的里程积累 , 评选出“周运动达人”“月运动达人”“学期运动达人”等 , 将此与学生的评奖评优、体质健康测试挂钩 , 并在全校运动会上由校党委书记、校长亲自为学生颁奖 。 肖湘愚表示 , 荣誉奖励是激励学生参加课外体育活动的一种有效激励范式 , 既激励了学生参与运动的积极性 , 又使学生增强了体质 , 更达到了立德树人的目的 。
以“全”为纲:全周期提升体育素养
“在湖南财政经济学院 , 学生需认真完成大学体育课程 , 修满规定的体育课必修学分才能毕业和申请学位 。 ”主管学生工作的副校长苏玲说 。 全周期、全覆盖是该校体育课程体系的另一大亮点 , 持续4个学年 , 8个学期连线设计 , 学习群体、运动项目、教学形式全覆盖 。
无论对于普通学生还是需要进行适应体育教育的学生 , 都在课程体系进行了差别化设置 , 实现了学习人群的全覆盖;运动项目包括棒球、飞盘、攀岩、健身塑形等时尚运动项目 , 实现了学生兴趣与运动潮流的高效对接;在教学形式上 , 采用了线上、线下以及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多种教学形式 , 全方位、多角度地推进运动项目教学的科学化进行 。
这种课程设计保障了大学体育学习的连续性 , 让俱乐部高级班的大四学生转化为指导教师 , 到初、中级班传授技能 , 激发他们对体育课的参与热情 。 此外 , 学校还打造多样化优质体育场馆 , 保障不良天气下的教学稳态运行 , 保障216课时一节不落 。 教学竞赛贯穿教学体系 , 学校不同层级的俱乐部 , 均在教学大纲中有相应匹配的教学比赛内容 , 高级俱乐部作为学校代表队的人才储备库 , 承担着学校各运动项目的日常训练工作 , 这也使校代表队训练常态化成为现实 , 有效地推动了体教融合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