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本|集体备课转型:从写教案到背文本( 二 )


过去仅仅满足于“有备课”——把知识写在备课本上就去上课;现在变成了不仅要写在本上 , 还要展在黑板上 , 入心入脑才有真正的高效 。 课堂上的深度学习呼唤课前的深度备课 。
灵童学校聚焦集体备课转型的经验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是回归集备本质 , 重内化 , 求脱稿 。 集体备课不管形式如何变化 , 其本质都是内化教材文本 , 厘清知识结构 。 集备本质目标化 , 目标达成结果化 。 灵童学校对关键结果的要求很简单:脱稿上课 。 为确保脱稿上课不落空 , 学校坚持做好展备这一环节 。 每位教师的“脱稿”要让大家都看到 。 从“先看到”再到“都做到” 。
二是聚焦文本讲素养 , 有本可依求实效 。 教师的专业素养提升虽然不仅仅是对教材文本的深钻细研 , 但文本应该是最可把握的聚焦点 。 所谓一滴水可见太阳就是这个道理 。 聚焦文本 , 深度集备 , 就是教师学科素养提升的有效抓手 。
三是尊重规律抓集备 , 事半功倍求高效 。 实践证明 , 采用周备课的方式既要多课题融合、集中时间备课 , 又要实用高效 , 的确并不那么容易 。 灵童学校的隔日备 , 做到一课一备 , 更符合大脑的记忆规律 。
四是转场景建机制 , 激发教师集备智慧 。 自主高效不会从天而降 , 这都是机制的产物 。 在这方面灵童学校的大场景分组操作不失为一种好方法 。 它的根据在于随着“情景强度”的增强 , 人的自觉性和潜能也会随之增强 。
(作者单位系安徽省泗县灵童学校)
《中国教师报》2021年10月13日第4版
【童本|集体备课转型:从写教案到背文本】作者:于春祥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