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教育|钱学森之问:基础教育的问题,还是高等教育出了问题?( 三 )


虽然也有个别天赋一般的孩子 , 凭借勤学苦练迈进清北校门 , 但是 , 这是小概率事件 , 不具普遍意义 。
因此 ,对于当下基础教育技术层面的一些短板 , 会否影响优秀人才的培养问题 , 笔者认为 , 整体而言 ,大可不必过度紧张和担忧 。

高等教育|钱学森之问:基础教育的问题,还是高等教育出了问题?
文章图片

人类教育的另一个困境 , 是知识不能遗传 , 只能一代一代口耳相传 。
刘慈欣在其小说《乡村教师》中 , 就借碳基联邦文明之口 , 对于人类的这一知识传递方式 , 表达了困惑不解 。
我们每一代人在不同的学科体系内 , 都要学完上一代人的存量知识 , 然后在前人的知识体系尽头 , 校准方向继续开掘 , 不断攻入无人区 , 穿越未知领域 , 才能有所突破 。
这种传承方式的最大问题 , 在于随着人类知识体系的不断拓展和丰富 ,下一代需要学习的知识更多 , 周期更长 。
譬如 , 1900年的大学物理系学生 , 不需要学习相对论和量子力学 , 因为 , 彼时这两种理论尚未形成 , 可是2000年的物理系学生 , 如果要突进物理学前沿领域 , 就必须掌握它们 。
如是 , 整个人类的知识进化周期 , 会被不断拉长 , 下一代要创新突破 , 一般而言 , 年龄上也会不断延迟 。
一定程度上 ,人类存量知识体系的日渐厚重 , 也是学生学习负担不断加重的一个客观因素 。
有鉴于此 , 笔者认为 , 在基础教育阶段 , 对于当下学界推崇的自主探究式教学法 , 必须甄别应用 。
不可否认 , 纸上得来终觉浅 , 任何知识通过自己的实践、思考加以验证 , 肯定理解更为深刻 , 吸收更为彻底 , 可是 , 在这样一个知识体系日渐复杂厚重的世界 , 如果完全按照自主探究那一套教育方法 , 为了培养所谓的独立思考和创造力 , 让中小学生把所有需要掌握的存量知识都去验证或论证一番 , 那么 , 在知识的代际传递效率上 , 明显低效高耗 , 时间成本太高 , 尤其是在自然科学领域 。
如同有些高铁线路在修筑过程中 , 需要穿凿隧道以穿山越岭 , 轮班交替施工中 , 下一支施工队的正常做法是在前人已完成的深度上继续往前开掘 , 而不是在平行的位置 , 重新开挖一条 , 须知 , 你的目的是穿越山岭 , 不是从头记录挖掘进程 。
因此 , 对于前人已经实证过的存量知识体系 , 尤其是自然科学知识 , 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直接灌输导入 , 一般而言更为高效 , 至于过程之中有些个体消化不良 , 也是在所难免 。
当然 , 前人验证过的理论 , 未必完全正确 , 相对论和量子力学 , 都是对既往理论框架的突破 , 不过 , 这更多是基础教育阶段之后需要面对的问题 。
另外 , 人文社科领域的知识 , 很多需要与时俱进辩证思考 , 采取自主探究式教学 , 理论上可能更为适宜 。
对于一些教育批判者而言 , 爱因斯坦的那句:“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 , 常为他们所引用 。
不可否认 , 想象力的确很重要 , 很多伟大理论往往源自于奇思妙想 , 可是 ,当你没有爱因斯坦那么多的知识内存时 , 你的所谓想象力等同白日梦 , 恰如杨绛先生所言“读书不多 , 想的太多” , 这也是很多民科的问题所在 。
教育诚然需要理想与情怀 , 可是 , 不能陷入理想主义 , 或者说陷入理想主义驱动下的形而上学泥潭 , 须知 , 教育的应然和实然之间的距离 , 有时是一个银河系 。
真正的创造性思维 , 需要厚重的知识底座 。
是故 , 笔者认为 , 基础教育关键是做好本分 , 不断优化教育教学方法 , 努力给每个学生打下坚实基础 , 而 科技创新则更多有赖于高等教育和科研机构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