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颖一|钱颖一:大学不是用来学知识的,而是要学会……


钱颖一|钱颖一:大学不是用来学知识的,而是要学会……
文章图片
改变“忙茫盲”的大学生活
进入大学,好多同学用三个字概括大学生活——“忙茫盲”:忙碌的“忙”,茫然的“茫”,和盲目的“盲” 。对于这个现象,钱颖一认为,这实际上是我们这个时代的特征 。
第一是忙碌 。这是因为现在大学里活动多,机会多,自然很忙碌,其实很多人会羡慕这一点,你居然能这么忙?因为他们可能想忙碌都没机会 。
第二是茫然 。在某种意义上,茫然是全世界一年级大学生共同的问题 。茫然听起来比较负面,英文词叫disorient(去导向) 。我们通常说orient(导向),一些国外的大学也在说,大学至少在刚开始的时候,不是orient,而是disorient,这可能就是茫然的意思 。
对此,首先应当端正心态,认可这是一个极为正常的现象 。因为原来的路子从小学到中学,每一步全都被设计好了——读书、考试、上大学,虽不茫然,但就只有这么一条路 。但现在不同了,前面可供选择的道路很多,甚至现在学的许多东西与过去所学的东西相互矛盾,需要重新思考,当然会有所茫然 。然而,这恰恰是大学时代需要做的事情 。
第三,盲目是一件可怕的事情 。有的同学希望别人为他指明方向,但这不是个好方法 。同学们要善于独立思考,这就与中学时代截然不同 。在中学时,可以去问老师、家长,请他们指明一条路 。但是在大学,这条路需要你自己去探索 。
钱颖一曾经收到一个同学写的信,他说入学几个月感到不知所措,还连续用了四个“害怕”,比如说,“我害怕别人去自习室我没去会怎么样,我害怕别人去听讲座而我没去会怎么样……”在心理上大家有共同之处,在这个阶段也很正常 。另一方面,这恰恰是自己逐渐走向成熟的一个时期,要开始独立思考 。茫然可以理解,但千万不要盲目 。
尝试各种可能性,不给自己设限
本科毕业后有几条路 。或者在国内念硕士或博士,或者出国读书,或者直接找工作 。直接工作并不意味着将来不读书了,可能工作几年后再来读书 。
现在同学们一进校就与学长有很多交流,但是钱颖一建议不要过分相信学长的话 。因为学院变化很快,每年的情况都在变,有时候听了学长的话,可能会被误导 。例如,当年推研的时候学分绩点很重要,可能是100%的权重,但是两年之后就变成50%的权重了,等到自己毕业的时候,还不知道是百分之多少的权重 。
大学生要破除心理上和头脑中的各种框框 。很多课程也许不在你自己的课表上,但是如果有兴趣,都可以自己学 。如果想上博士生的课,也可以去上,这没有限制 。钱颖一说,他一直想把那张课表消灭了,就是灭不掉 。美国大学没有课表,是一本书,大学的所有课都列在上面,可以自己去选 。心理学告诉我们,一旦有了一张固定的课表,就以为这是固定的,以为是最好的 。但其实课表只是推荐,不是绝对的 。
钱颖一认为,大学生应该尝试各种可能 。可以先去投行实习,有的人去过之后就再也不想做投行了,改为做学术了 。所以如果你想做学术,最好是在大三的时候去投行实习一下,尝试过后可能就更坚定了做学术的想法 。当然也有些人就更愿意做投行了 。
眼光和思考比知识更重要
进入大学后,知识信息量很大,甚至很多是相互冲突的 。这很正常,大学不是中学 。中学告诉你这就是对的,不要问为什么,不要多提问题,否则感觉你就像没听懂似的 。到了大学,发现不同很正常,要逐步学习,逐步消化,逐步提升,千万别急 。过去我们认为到大学就是学知识,实际上不是 。要学会unlearn(忘却),disorient(去导向),然后reorient(重新导向)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