兴趣|“双减”后学校作业“少量高效”、各具特色

日前 , 广州市教育局制定印发了《广州市教育局关于加强义务教育阶段作业设计与实施的工作指引》(以下简称“指引”) 。 新学期 , 新作业 。 “双减”之后 , 广州市各中小学在作业类型、内容、评价方式等方面都有了变化 。 采访人员走访观察到 , 大部分学校都布置了更“少量高效”的书面作业和多样化的实践作业 , 进一步提高作业质量;在落实分层、弹性布置作业方面 , 学校也各出心裁 。
广州实验中学把研究型中学的理念和“双减”背景结合 , 推出研究型作业 , 通过“四大优化设计” , 即过程性设计、弹性化设计、分解型设计、情境类设计 , 优化作业管理 , 提升作业质量 。
情境作业重实践
过程性设计 , 即各科突出“过程性练习、训练” , 反对终结性试题化练习 。
弹性化设计 , 要求各科突出知识→能力性练习的作业研究 , 分层分级 , 做到弹性选做 。 强调作业从知识层级向能力跨越 , 并且注重分层设计 , 自主选择 。 例如 , 布置学生用“酝酿”“欣欣然”“黄晕”这三个词围绕校园景色这一主题写一段100字(200字、300字)的短文 。 这样的作业设计从词义记忆、理解到运用 , 完成了从知识到能力的跃升 , 同时尊重孩子的差异 , 分层选择不同的字数加以完成 , 凸显弹性化特点 。
情境类设计强调在情境中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 并且指向关注社会与实践这一更广阔宏大的情境 。 例如 , 要求结合“关注身边的人”语文综合实践活动 , 完成以下具体任务:
1.请回家后与父母做一段访谈 , 了解他们过去的生活;
2.结合访谈 , 谈一谈自己对于珍惜现实生活的认识;
3.走访老人院 , 看看不一样的人的生活状态 , 把自己的真实感悟记录下来 。
这道作业的设计 , 需要孩子在完成课堂教学任务后 , 在具体的情境中感知、体验、提升 。 从身边熟悉的父母亲的访谈 , 再到对陌生的孤寡老人的观感 , 在拓展的情境中真正实现学科知识的运用与学科育人目标的达成 。
在作业设计上 , 华康小学也强调培养学生在情境中解决问题的能力 。 在周末 , 教师会布置体育、德育、美育等方面的融学科、体验性作业 , 如让学生规划一日三餐:如何分配金额、搭配食材营养 , 学生会在实际情景中运用数学、科学知识 , 还能走进菜市场、走进社会 。 假期 , 学校则引导学生进行融合学科的项目式学习 , 或完成一些需要在周期内进行的作业 , 如观察植物等 。
特色作业促兴趣
“双减”后 , 为落实分层、弹性作业 , 大部分学校都为学生提供必做和选做作业 , 必做作业注重巩固课内所学知识 , 选做作业则注重拓展课外;同时 , 各学校积极研发特色作业 , 激发学生兴趣 。
华附黄埔实验学校(下称“黄埔华附”)确定基础作业、发展性作业和特色作业三种作业类型 。 学生完成基础作业后 , 可根据学科兴趣 , 自选发展性作业 。 校长李彦军解释 , 发展性作业属于“定性不定量”的分层作业 , “就像体操里的自选动作 , 我们不规定量 , 只鼓励学有余力的学生自己去找合适的练习材料 , 老师提供一定指导 , 做到‘营养均衡’ 。 ”
黄埔华附的特色作业则在节假日、周末进行 , “以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开展” , 注重课外拓展与学生兴趣调动 , 如收集描写月亮的诗歌、了解英语礼貌用语和汉语礼貌用语的区别、搜集“1、0、-1的故事”等 。
在广州开发区第二小学 , 每科固定布置20分钟左右的必做作业 , 并为学有余力的学生布置选做题 , 如课外阅读等;同时也布置发展性作业、特色作业 。 发展性作业鼓励学生结合学科特点 , 在课外发展兴趣 , 其中教师的指引和鼓励很关键 。 以语文学科为例 , 发展性的能力在于听说读写 , 教师便设计闯关 , 以奖励性标识引导学生在课余时间背诵古诗:如学生通过“向家长背诗、同学互背、老师抽背”三道关卡后 , 可获得“背诗小达人”奖章 。 在特色作业方面 , 则会给学生布置“走读广州”等融合历史、语文学科的实践作业 , 或开展“数学小讲师”等全校参与的主题比赛 , 以实践激发学生学习内驱力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