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把科幻带进课堂( 三 )


【青少年|把科幻带进课堂】例如 , 每周评述课会引导学生关注时事 , 并对纷繁复杂的现象形成自己的认识 。 关于科技的新闻有正面的 , 也有负面的 , 评述这些新闻将促使学生思考科技与道德的关系 ,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科学观 。 演讲辩论课程可以让学生客观、辩证地去看待和认识科技对于人类的价值和意义 , 找到人类面对这种科技的正确态度和方法 。 在当代文化参与课程中 , 学生要设计社区科技文化生活调查报告 , 并进行具体的社区调查 , 形成对于科技与人类关系的深度思考 。
学校语文组开发了各种创意写作课程 , 具体到科幻写作方面 , 老师注重引导学生阅读经典的科幻小说和科幻大赛获奖作品 , 与学生探讨写作方法 , 并从三个方面重点指导学生的科幻作文:科学幻想是否合理 , 其中有没有人文思考 , 以及逻辑是否自洽 。
“科学素养、人文思考、写作能力 , 在科幻写作中缺一不可 。 学生优秀科幻作品的诞生 , 后面呈现的是学校的综合育人理念 。 ”闫艳晨说 。
学者:呵护孩子的好奇心
“好奇心是人的天性 , 也是学习研究的驱动力量 , 青少年科普科幻教育应以好奇心为指引 , 从根本上激发青少年的科学兴趣 , 帮助青少年树立科学理想、了解科学知识、掌握科学方法、启迪科学想象、培养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 ”中国科普研究所所长王挺在2021中国科幻大会“青少年科普科幻教育专题论坛”上表示 。
中国教育学会常务副会长、《未来教育家》杂志总编辑刘堂江提出了自己对于“双减”政策与科普科幻教育内在联系的理解 。 他首先引用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政策研究院执行院长张志勇的话解读推行“双减”政策的实质内涵:“一是对中国教育格局的重大调整 , 二是开启教育观念的大变革 。 ”他表示 , 落实“双减”政策 , 正是以好奇心为指引 , 培养新时代科技领军人才的大好机遇 , “我们一定要抓住这个机遇 , 乘‘双减’东风 , 让青少年尽情地舞动好奇心的翅膀 。 ”
谈到科普科幻教育如何更好地培养青少年的科学素养 , 激发科学兴趣、普及科学知识、传承科学精神时 , 刘堂江的建议是:悉心呵护青少年的好奇心 , 不要粗暴打压;研究科技人才的成长规律 , 再去对青少年进行培养指导;倡导科学内容的阅读 , 塑造青少年的精神趣味与人格倾向;构建新时代青少年科普科幻教育高质量发展体系 , 在体制、政策、平台和教学等层面下大功夫;学校教育和青少年科普科幻教育都是国家的教育事业 , 教育界、科学界、文学界应进一步携手相融 , 共担使命 。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所所长、未来学校实验室主任、STEM教育研究中心主任王素表示 , 好奇心是未来人才非常重要的特质 。 麦肯锡最近发布的一篇报告指出 , 未来公民在未来世界工作中需要具备56项基本技能 , 这么多技能中真正与知识相关的少之又少 , 而能力比知识更重要 。 “好奇心是科学家工作的内驱力和核心动力 , 要重视在科学教育中培养学生的好奇心 。 ”王素说 。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研究员武向平说 , 他自己平日里观察发现 , 孩子越小 , 好奇心越强 , 到了高中、大学 , 好奇心越来越少 , “我们要想一些招 , 让孩子的好奇心一直保持下去 , 科幻是很好的方式 。 ”
来源:2021年10月20日出版的《环球》杂志 第21期
《环球》杂志授权使用 , 其他媒体如需转载 , 请与本刊联系
本期更多文章敬请关注《环球》杂志微博、微信客户端:“环球杂志”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