穴位|Nature论文为针灸、穴位背书?通讯作者回应来了( 二 )


马秋富:很有趣的是,我们这项研究出来后,国际同行撰写的评论认为这是生物电子医学的又一次探索,而有中国文化背景的人则会很快联想到中医和针灸 。
生物电子医学(bioelectronic medicine)是一门新兴学科,包括用电刺激激活外周神经系统,通过特定神经通路的介导来远程调节生理功能 。
美国在5年前启动了专项来支持这类研究,希望在一些人类长期束手无策的慢性病治疗上取得进展 。
【穴位|Nature论文为针灸、穴位背书?通讯作者回应来了】而传统医学里的针灸,或者说其中的“针法”,是指用针刺的方式去刺激身体上一些特殊位点——穴位,来调节身体机能 。
针灸的核心问题在于穴位有没有相对专一性,是否存在某些穴位通过经络对应某些身体器官和症状的现象;重要特征则是远程调控,例如足三里穴位于小腿外侧,但根据传统中医理论,刺激这个穴位可以调控胃肠等器官的病症 。
由此可以看到,生物电子医学和传统针灸在一些理念上比较吻合,但背后的理论基础则有很大的差别 。
在科学界内部,关于针灸到底有没有科学依据,经络和穴位的存在究竟有没有解剖学证据,争议仍然很大 。
我们的研究并没有涉及经络系统,但是为穴位的相对专一性做出了一些神经解剖学的解释 。
《中国科学报》:研究人员是如何在小鼠身上准确找到足三里和天枢穴的?人类与小鼠或其他哺乳动物的穴位是能一一对应的吗?
马秋富:天枢穴比较好找,因为描述很清楚:“位于腹部,横平脐中,前正中线旁开2寸”,在小鼠身上按照比例去找就可以 。足三里则是根据之前文献研究提供的方法找的 。
为了确认到底找得准不准,后续我们做了一些解剖研究,如同先前报道的,发现针尖的位置跟腓深神经和腓浅神经确实都很接近 。
至于人和其他哺乳动物穴位的对应问题,我是这么认为的:虽然不同物种的身体形态看起来差异很大,但是神经系统的解剖结构还是比较相似的 。
《中国科学报》:《自然》为这篇论文同期配发的一篇评论指出,这些研究具有相当大的临床意义 。对此您怎么看?
马秋富:我们在实验中看到,对患有炎症因子风暴的小鼠,电针刺激会产生非常明显的效果 。而且这种效果受到刺激位置、强度和疾病时间点的显著影响 。
我们的每一组实验都设置了20到30对小鼠的对照,发现有些刺激方式能让小鼠的存活率从百分之二三十提高到接近百分之七十,而有些刺激方式则能显著地加剧小鼠的炎症因子风暴,并且加速死亡 。
我们知道,很多新冠肺炎患者都是死于炎症因子风暴 。而试图调控单个炎症因子的很多医学尝试都以失败告终 。
电针刺激的一个优势在于,它不是调控某个炎症因子,而是调控整个抗炎通路 。这个效果还是挺让人惊奇的,比如15分钟电针刺激就可以让大多数小鼠免于死亡 。
因此我相信这个研究领域的临床潜力还是很大的,是非常值得进一步探索的 。
(责任编辑:杨卉_NQ4978)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