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高校只搞研究生教育,可行吗?
哥伦比亚大学(以下简称“哥大”)曾考虑过把学校建设成纯研究生的大学,然而最终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新上任的校长却提出了“本科教育是哥大教育的核心”的口号 。究竟是什么让哥大“转变心意”?本科教育到底有多重要?
今天要推荐的程星博士所著《世界一流大学的管理之道——大学管理决策与高等教育研究》一书就此做了详细的阐释,本文将撷选部分内容与读者分享 。
#1
哥大领导多少年来一直认为,有世界一流的教授和学科,就能做到名牌不倒 。在20世纪有一段时间居然有人提出要把哥大建设成纯研究生的大学,不要本科生 。提出这个建议可不是开玩笑,学校居然还为此讨论了很长时间 。本科生一天到晚闹事 。研究生多好,教授们光指导一些研究生,也不用上本科生的课,科研又能出成果,皆大欢喜 。这个逻辑的错误,我们下面再谈 。
在本科教育方面,哥大多年来一直对本科生宿舍的建设兴趣不大 。因为哥大处在曼哈顿,社会生活非常丰富,学生只要坐上地铁,20分钟就到了时代广场,看百老汇、听歌剧、上酒吧……但是他们忘了一点,曼哈顿生活是丰富,可需要钱哪 。如果去看百老汇,现在看一场百老汇演出大概前后要花费一百多美元吧,一般学生是消费不起的 。但学校认为,学生宿舍关系不大,只要曼哈顿生活丰富就行了 。
而且校方对校园里的餐饮和社交设施始终没有给予足够的重视 。学校认为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学生上完课以后,爱干嘛就去干嘛,学校不必提供这些设施 。于是哥大就成了一所名副其实的走读大学 。走读大学的后果是本科生在大学上了四年以后,对学校没有感情 。
有一个词,我是在研究美国大学时学会的,到现在还没有找到非常恰当的中文译法,叫“the sense of community” 。Community这个概念指的是,大学里的教授(甚至包括教授的家属、孩子)、学生、职员(即行政管理人员),是一个大家庭的成员 。一所学校会花很大力气营造一种“sense of community”,就是让每个人都觉得自己是这个学校的一部分 。从哥大当时的校园氛围来说,这方面显然非常糟糕,学生对学校没有认同感 。
更严重的一个问题是,没有Community的大学忽视了大学生活的心理学基础 。美国的大学有两种,一种是像常青藤那样的传统大学,招收高中毕业年龄的学生,另一种大学招收那些在社会上工作过、生活过的非传统年龄的学生 。哥大属于前者,学生进大学时都是十七八岁,毕业的时候是二十一二岁 。有一个电视剧的名字叫《激情燃烧的岁月》 。大学这四年是人一生当中激情燃烧的岁月 。这四年可以说影响人的一生 。如果大学在学生这四年激情燃烧的岁月里,只是教他们专业知识,而不好好花工夫帮助他们在情感上、思想上健康成长,那学生毕业了以后,功成名就了,他们回想大学四年,会想到什么呢?一片空白 。
所以轻视本科教育的后果是,校友和母校之间的关系若即若离 。从学校今后的发展来说,经济后果严重:没有校友会为母校解囊 。以哥大为例,至20世纪90年代初,哥大在8个常青藤大学中,录取率最高,达到1/4,而录取了以后只有40%的学生会接受哥大的录取,这在常青藤大学中是最差的 。而且历届学生回馈母校的比例,哥大在常青藤大学中也是倒数第一 。录取率过高、捐赠参与率过低,这样的结果使得哥大在各种各样的排名中一直丢分 。
#2
一直到了20世纪90年代中期,哥大才如梦初醒,意识到对本科生不重视其实是哥大发展史上最大的失策 。为什么呢?一个很简单的道理就是我们上面说的心理学基础 。我不是说研究生不重要,但是研究生和本科生有什么区别呢?
推荐阅读
- 考研|“考研初试第三被刷,只因没提前联系导师”,知情人道出其中实情
- 北京市教委|翁铁慧调研北京高校大学生就业创业工作
- 什么|广州入户心得:我不是学霸,只是听话照做了~
- 隔离点|天津一高校成隔离点粗暴转运学生物品,网友喊话去“抄作业”
- 高学历|西安一研究生私自离校,跑路方式出乎意料,这就是高学历的素质?
- 材料科学|全国只有26所!这些以省命名的大学,到底有多强?
- 江西|江西6所“民办高校”!暂停招生,立即整改!
- 质量|留住县中教师不能只靠禁令
- 评价|完善评价机制增强高校教师职业自豪感
- 文化|教育部支持106所高校建设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