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业|艺考不再“易考” 回归艺术本真
教育部日前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普通高等学校艺术类专业考试招生工作的指导意见》(简称《意见》),其中明确:逐步提高文化成绩要求,扭转部分高校艺术专业人才选拔“重专业轻文化”倾向;到2024年基本实现艺术类专业省级统考全覆盖,2024年起,不再跨省设置校考考点;2024年起,高校高水平艺术团不再从高校招生环节选拔,由相关高校从在校生中遴选培养。
事实上,美术、书法等创作尤其需要人文功底的积淀,在艺术成长的道路上文化素养对于一个职业艺术家而言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但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文化成绩差选择艺考,进而成功上大学,几乎成为一种“捷径”。新政策的出台,有着怎样的意义?对于高等艺术院校来说,在选拔学生方面会有哪些新的考虑和配套举措?对于真正热爱艺术的青年学子而言,又需要做哪些必要的准备和调整?如何让艺术回归本真,让从艺者回归初心,在政策之外,还有哪些工作要做?
文章插图
▲ 颇为壮观的美术艺考现场(图片来源于新华社)
全国艺术类专业招生工作的标尺
根据《意见》,2024年起,艺术史论、戏剧影视文学等高校艺术类专业,直接依据考生高考文化课成绩、参考考生综合素质评价,择优录取。所以,艺术史论、艺术管理、戏剧影视文学等专业,以及一些美院的美术学、艺术设计学等美术理论类专业,无需参加校考,直接按高考文化成绩录取。对于采用美术统考成绩的院校,已经实行平行志愿但文化课占比没有达到50%的省份,将来要提高文化成绩至在综合分中的占比不低于50%。少数组织校考的高校艺术类专业,在考生高考文化课成绩达到所在省(区、市)普通类专业批次录取最低控制分数线、省级统考成绩合格且达到学校划定的最低成绩要求基础上,依据考生校考成绩择优录取。
【专业|艺考不再“易考” 回归艺术本真】这是国家首次针对艺术类专业考试发布的纲领性、指导性意见,并将在2024年完成制度建设。《意见》的发布意义重大,其任务、举措为全国艺术类专业招生工作提供了标尺,让各个院校招生工作的进一步完善有据可查、有理可依。《意见》发布后,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院长鲁晓波撰文《强化招生育人,推动高校艺术教育再上新台阶》发表了上述观点。
鲁晓波认为,宏观来看,《意见》将从以下三点带来变革:首先,《意见》有助于不同高校艺术类专业在定位、评价、录取、监督等关键议题、关键环节上达成共识,实现招生工作“为了育人、促进育人、就在育人”的真正价值。进而,降低艺术类考试的复杂程度。各地区高校、学科专业在达成共识的基础上,统一与自主并存,标准评判趋向一致,对国家、学校、考生及家庭都会减少不必要的成本和精力消耗。其次,有助于人才结构合理分层。强化省级统考与高校校考在选拔阶段的各自特点,进一步扩大省级统考范围,减少独立组织校考的院校数量和校考规模,明确它们在整个高考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位置作用,从而缓解目前高等教育层级不明、同质化的倾向。过度、广泛地给予学校艺考招生的自主权,某种程度上也与高考文化考核相冲突,会削弱统一高考的权威性,加大影响考试公平公正的风险,并导致一些学校不顾办学条件,盲目扩大艺术类专业招生规模。虽然客观上为学生报考艺术类专业增加了选择,但因办学定位不准,出现招生规模及专业设置与社会需求脱节的现象。此外,《意见》有助于高校在改革过渡期内及时发现问题、做出调整。《意见》提出,到2024年各项改革措施全面落地,给高校预留了3年的过渡期,相关改革举措可以循序推进。
推荐阅读
- 招生|四川2022艺考各类别校考资格线公布
- 大学|大学哪些专业对身高要求?这6类差1cm也报不上,家长和学生要清楚
- 维修|把专业和课堂建在“产业链”上
- |2022国考面试专业专项考情介绍:无领导小组讨论
- 大学|金融专业美国硕士留学需要做什么准备?
- 高校|省人社厅、省档案局关于深化档案专业人员职称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四)
- 古生物|北大“六代单传”的专业,一人请假全院停课,毕业照学生自己拍
- 大学生|继专业课后,疑似公共课也阅完了,查分时间会有变动吗
- 考研|这6个考研“冷门”专业,只求“上岸”的考生,可以试一试!
- 大学|高三家长满意的6类大学专业,实际就业竞争大,二本考生报考要慎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