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学校在窗外,他人是老师,世界是教材
【学界新著】
■杨东平(21世纪教育研究院名誉院长,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委员)
■樊阳极具创意地解决了三个教育问题:一是打破教学内容的限制,以经典阅读和讨论作为最主要的教学内容,从而把语文课变成了人文教育;二是打破时空限制和学科壁垒,将自然山川、名胜古迹、博物馆等作为教育资源,让阅读、讨论、写作有机结合,创设了人文行走的综合教育方式;三是打破学生年龄与年级的限制,通过书院制、拼板学习等方式,发挥混龄学习和小组探究学习的优势。
文章插图
樊阳是一名中学语文老师。和其他老师不一样的是,从执教之初,他就在常规教学之外模仿孔子杏坛开讲,此后,发展为“中国文化与世界文明”的系列阅读讲座与人文行走。这场长达28年的行走,用行动阐释了“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终极内涵。他成了全国模范教师、上海市教书育人楷模、中学语文高级教师、第二届全人教育奖获得者,有诸多荣誉。但对樊阳而言,他的幸福和痛苦,都在教学过程之中。
在中学课堂中展开的,是应试教育与人文教育的持久较量。这场实力对比极不相称的拔河,更是一场刻不容缓的救赎。他眼看不少学生的自信和兴趣过早地被应试教育毁灭,所谓“学渣学霸不过都是学奴”,他与生活战斗,与应试教育抗争,克服了谋生的压力、生活的痛苦与茫然,战胜自己、战胜生活、战胜命运。他用事实证明这样简单的道理:热爱读书、会思考的孩子,考试也不会差。他带过的十几届毕业班,每届都是年级第一、区市名列前茅。他同时证明了,在应试教育体制下,坚守人文教育的理想并不是天方夜谭。在他的讲坛中,学习不再是为了应试,让学生发现自我,能够“独立思考、真诚表达”成为教育的目标。
以语文教育为阵地,这是一场重塑母语教育、艰苦跋涉的千里长征。在应试教育体制下,“以考定学,以考定教”,曾经生动活泼的语文与悠久博大的传统相隔绝,与生活和世界相割裂,变得僵化刻板、程式化和碎片化,与人文教化无缘,许多中小学生对语文课的厌恶远在数学之上,这不啻是文化和教育的悲剧。对传统教学模式的挣脱,秉持的是教学自由、思想自由的理想。他坚信中学教师必须拿人类文化最顶尖的部分——文学文化名著来滋养年轻的心灵,才不致教出文化的侏儒。人文教育应该在共同阅读中促进心灵的成长,自主和批判性地阅读世界,使学生成为能够推进社会进步的合格公民。樊阳极具创意地解决了三个教育问题:一是打破教学内容的限制,以经典阅读和讨论作为最主要的教学内容,从而把语文课变成了人文教育;二是打破时空限制和学科壁垒,将自然山川、名胜古迹、博物馆等作为教育资源,让阅读、讨论、写作有机结合,创设了人文行走的综合教育方式;三是打破学生年龄与年级的限制,通过书院制、拼板学习等方式,发挥混龄学习和小组探究学习的优势。
今天看来,这种打破和创设真的是先走一步,与当下的跨学科学习、项目制学习、整本书阅读、游学等创新的学习方式不谋而合。“学校在窗外,他人是老师,世界是教材”这样的理念,在樊阳的杏坛已经早早地实践了。许多学生被幸运地唤醒、点燃,开启了不一样的人生。
樊阳是一位让学生敬而不畏的老师。年少的学生会把他形容为善良正义、慈悲温润、博学多才的天使长加百列、文殊菩萨、古茶树和玄龟;年长的学生会把他形容为勇敢的刑天、坚持理想的堂吉诃德和西西弗斯;同事们称他为热爱教育、敢于尝试、敢于实践的“孙行者”。媒体报道称他“赢得普遍荣誉却无人效仿”,因而,他又经常被称为“孤独的布道者”。樊阳自己并不觉得这是一个痛苦的过程,因为他在坚持的过程中不断感受生命的意义与乐趣,他极为享受教学相长的过程,享受行走中迸发的无穷热情和智慧火花,享受学生的热爱和成长,达成了“理想与生活合一”的幸福状态。这真是一个教师的光荣和骄傲,是在现实生活中极为难得的人生的化境。
推荐阅读
- 变化|1—9年级语文教材下册,册册都有新变动!
- 期末考试|语文偷分技巧,期末考试前,让孩子知道这6条!多考10分!
- 职业教育|学霸都在偷偷用!高中语文:诗歌鉴赏答题技巧,吃透不丢分!
- 期末考试|四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考试,学生成绩87.5分,字迹如同印刷体
- 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寒假中想提高语文素养,如何选择阅读书目?与学生教学结合是关键
- 教师|孙卓姐姐孙悦年后任教,学校在全国商英大学排第三,网友:屈才了
- 学习方法|小学语文的学习方法,资深教师:做好这件事,胜过补课和刷题
- 上海市|「预习材料」人教版二年级下册语文——《邓小平爷爷植树》
- 中小学|初中语文资料:超全的语文词语句型等知识素材
- 温儒敏|语文负担大,很多人怪罪语文教材的主编温儒敏,到底该不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