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大学|教龄32年的人民教师变身西湖大学建设管理者:换了岗位 还为教育


西湖大学|教龄32年的人民教师变身西湖大学建设管理者:换了岗位 还为教育
文章图片
西湖大学|教龄32年的人民教师变身西湖大学建设管理者:换了岗位 还为教育
文章图片
西湖大学|教龄32年的人民教师变身西湖大学建设管理者:换了岗位 还为教育
"multi_version":false俞三力从墩余路进入西湖大学云谷校区工地 , 绕道二期体育场 , 穿过学术环 , 在一棵大树跟前停下了脚步 。
他戴着醒目的红色安全帽 , 上面写着“西湖大学建设指挥部” 。 作为指挥部的现场负责人 , 俞三力当天的主要任务是检查周边道路的配套设施情况、二期体育场建设进度 , 必要时现场协调施工方遇到的困难 。
但他偏偏在那棵大树下顿住了 。
“这边周围施工一定要小心 , 不能直接用水泥浇在树边上 , 这样活不了 。 这是百年古树 , 一定要保护好……”他说 。
在场的工人们难免犯嘀咕 , 为什么他每次来工地 , 都要过问这棵树?
“原本以为会教一辈子书 , 哪里知道会来造房子”俞三力今年51岁 , 是土生土长的“西湖”人 。 他1989年开始工作 , 职业生涯的前27年都在和教育打交道 。
“一开始在古荡一小 , 当过语文老师、少先队大队辅导员 , 后来当上校长;之后到西湖区文三街教育集团当校长 , 一直在西湖区的教育战线上工作 。 ”据俞三力自己统计 , 他教过的学生不下5000人 。 “原本以为会教一辈子书 。 ”
直到4年多前 , 受西湖区区委组织部派遣 , 俞三力暂别教育岗位 , 调任西湖大学建设指挥部 , 重点负责西湖大学云谷校区一、二、三期工程建设及外围道路、管线等配套协调工程 。
他要开始管造房子的事了 。
可是 , 隔行如隔山 , 他哪里懂得造房子的事?作为一个文科生 , 俞三力是杭州师范学校(现杭州师范大学)毕业的 , 中文专业 , 毕业后的第一份工作是小学语文老师 。 尽管后来在小学管理岗参与过校园基建工程 , 但这和建设一座大学相比 , 完全不一样 。
“整体来说 , 跨越是比较大的 。 ”为了提高自己建筑方面的知识、技能和管理能力 , 俞三力只能用笨办法 , 一边到书店买回一摞书学习 , 一边从书本走向实践 , 找工地上有经验的人请教 。 搞设计的、搞施工的 , 管桥梁的、管暖通的 , 连西湖大学管科研的老师 , 他都不放过……
四年过去了 , 俞三力早已进入角色 。 现在回头看 , 所谓“跨越”也并非绝对 。 “教育育人是培养人才 , 建设好西湖大学 , 同样也是为了培育祖国的高精尖人才 , 在这一点上是一样的 。 ”他说 。
“既然把他们带回来了 , 就要对他们负责”在云谷校区的建设中 , 经俞三力协调的困难和矛盾太多了 , 但没有哪一样比得上2020年初那波新冠疫情来得措手不及 。
“刚过春节就碰到了疫情 , 整体来说工期是非常紧的 , 工人所在的村子都封锁了 , 不让出来 。 ”
为了能让工人出来 , 疫情稳定后 , 俞三力就和同事们一起给工人的家里打电话 。 他想知道两件事:一是工人家里的情况 , 能不能出来;二是如果可以 , 当地是什么政策 , 需要给工人们提供哪些便利 。
一圈问下来这后 , 俞三力找政府职能部门开了介绍信 , 迅速组织大巴车 , 以点对点接送的方式 , 组织了400多人回到工地上 。
工地的宿舍也进行了必要的改造 。 原本工人们都住在施工现场的集装箱简易房里 , 一个箱要住六人 。 根据防疫要求 , 改造后的集装箱变成了两人一间 , 工地也实行封闭化管理 。 “当时疫情闹得人心惶惶 , 我们用各种办法尽量安顿好工人兄弟们的心 , 既然我们把他们带回来了 , 我们就要对他们负责 。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