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拜华人超市,迪拜华人超市打工多少钱( 三 )


这栋楼便名为“Dubai Tower”,虽然名字很响亮,其实只是一个普通的居民楼 。却承载着许多迪拜华人的记忆 。摄于2017
市场的贸易型工作既压抑又枯燥,而基于娜莎广场地缘优势,每当夜晚时分(晚10点后,因为市场的工作时间到晚上10点),很多华人下班后都会在迪拜河边展开休闲 娱乐 活动,比如广场舞、羽毛球、踢毽子、武术等等,也有大量散步、喝茶、闲谈的华人在此聚集直到深夜 。这是当时迪拜华人的典型夜生活方式,即使到现在也颇为流行 。
承载迪拜华人“生活印记”的迪拜河
“骆驼广场”是迪拜市政厅对面的一片小型绿地,由于有骆驼装饰而被华人取名为“骆驼广场”,至今依然是很多德拉华人的夜生活场地
迪拜之一家小尾羊火锅店便于2005年12月在德拉的迪拜河沿岸开业,虽然从时间上看资历不算最老,但是凭借独特的味道,在开业不久就出现了排队等号的情况 。在当年,华人要吃一顿小尾羊火锅,常常需要在门口排上一两个小时的队伍才能吃到 。
不仅仅局限在社群生活,在精神信仰层面华人也趋于结社活动,早在80年代,就有华人基督徒在前文提到的欧阳仪珠女士家中不定期聚会,随后2002年,在华人社群中正式成立了杜拜华人基督教会 。在别的 *** 国度这或许无法想像,但在包容***的迪拜,*** 不仅允许不同宗教的结社,甚至还给予专门的土地兴建教堂 。
杜拜华人基督教会的活动 。摄于2009年
社群进一步发展出了更多极具时代感的华人服务 。比如解决低收入华人住宿问题的"大家"、解决华人出行难问题的"黑车"、解决华人与国内联络问题的"国产 *** 卡"、解决华人餐饮问题的"家庭餐馆"和解决华人签证问题的"飞签"等等 。如今看来虽上不了台面,但在当年这些服务却非常务实地为华人社群提供了大量帮助,与当时的华人生活息息相关 。然而随着客观环境的变化,这些出身草莽的华人服务如今都已尘封于当年的 历史 中,成为老迪拜们的集体回忆 。
早期华人“大家”的样子,住宿环境非常拥挤和简陋 。许多“大家”允许男女混住,而且不少夫妻也同样住在这样的环境中,睡觉时拉一个布帘子做隔断,保存仅有的一点点隐私 。当年有不少专以“大家”为”生意“的“职业房东”,他们包下一个套房然后按床位分租给不同的房客以赚取租金差价 。早期“大家”一个床位平均收费在700迪拉姆/月左右 。
迪拜也有2-3人的“小家”,环境稍好一些
早前迪拜发行的某种 ****** 卡,早期迪拜华人基本都是通过这种 *** 卡与国内进行交流和沟通,资费会比直接拨打便宜很多,当时不少华人以贩卖这种 *** 卡为生 。
飞签“名岛”,隶属于伊朗的kish岛是很多早期华人飞签的目的地 。图片是来自华人飞签者的涂鸦 。
大部分早期华人一般都有过飞签的经历 。由于阿联酋 *** 当时允许 旅游 签证持有者,只要在签证到期前出境,旅游 社可以在出境后立即为其申请新的 旅游 签证,然后重新入境,出签效率高的时候,只需要几个小时就能获得新签证 。由于 旅游 签相比工作长签更加经济便捷,当时不少华人都是以 旅游 签在迪拜生活工作,并以飞签来延续境内身份的合法性,尤其是许多从事自由职业的华人 。当时大多数中国人选择通过拉斯海马机场进行飞签,较主流的飞签目的地是波斯湾上的隶属于伊朗的Kish岛和Qeshm岛,飞签者往往可以当日返回阿联酋 。当然也有因为各种问题而导致无法短期出签的中国人滞留在岛上的情况,他们则会住在岛上的***一段时间,等签证出来后再回到阿联酋,而那些在岛上等候时间很久的,人们会戏称为"岛主" 。总而言之,当年的飞签俨然是一条产业链,许多华人旅行社也靠飞签挖到了之一桶金 。飞签的黄金期一直持续到2008年8月,基于阿联酋 旅游 签政策的更新,飞签业务一落千丈 。
2000年开始的华人潮,在以商贸为主旋律的基调下,也开始进入一些灰色地带 。比如至今一直被人诟病的地下" *** 院",实则是风月场所,很多就是由华人开设的,主要服务于外国人 。许多华人因此赚到了之一桶金,但也带来了对中国人的不良 社会 反响 。"中国 *** "成为一种 社会 现象,是,不仅有着庞大的人数,也间接拉动了飞签服务,还滋长了长签交易这样的灰色买卖 。当年许多中国女性频繁受到外国人在言语上的骚扰,很大程度上便是由这些地下" *** 院"间接所引发的风气 。
在现在德拉的穆萨拉路上,依然可以看到一些异国的“风月女子” 。摄于2017年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