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论语十二章 高中语文论语十二章读后感10篇( 二 )


《论语》在中国甚至世界都是一本极具影响力的书,教会我们很人生的道理,多希望每个人在闲暇之余都能阅读阅读《论语》,学习学习前人的经验,这样或许就会让你在人生的道路上少走一些弯路
高中语文论语十二章读后感篇3
“子曰:“信近于义,言可复也;恭近于礼,远耻辱也信近于义,言可复也;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 。”——节选自《论语.学而》
“子曰:“信近于义,言可复也;恭近于礼,远耻辱也;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 。”《论语学而》我们每天都生活在语言的环境里,人际交往都离不开沟通,我们都在承诺,,但是你说出来的话就一定能够兑现吗?你答应别人的事,就一定能够做到吗?你说的话能不能兑现,那要看你的诺言离道义有多远,如果你的诺言符合道义,那么,兑现的可能便会高些,这便是“信近于义,言可复也 。”

“信近于义,言可复也,”一个人如果能够恭谨有礼,对别人毕恭毕敬但又符合礼仪,那么他就远离耻辱了 。“因不失其亲,亦可宗也 。”意思是说,如果他有明辨是非的能力,所依靠的都是可亲可信的人,那么这个人的为人行事也就很可靠了 。
在这里,“信”也没有被单独拿出来作为一个核心,而是说讲信用一定要符合道义 。社会中不断地出现的种种挑战,一个人光有单一的内心道德还是不够的,一定要有一个完善的道理体系 。
我们知道,关于历史,有一个词语叫做“信史”,其记载真实可靠的历史 。这个词内涵很重,因为历史上有很多史官,要用他们的生命来维护历史的真实,让历史的真相得以流传下来 。这是中国历史上可贵的传统 。
曾经,北魏的司徒崔浩和中书侍郎高允两个人奉命撰写北魏的国史,叫做《国书》 。《国书》写好以后,就被鑽刻在首都平城南郊十字路口的石碑上 。很多鲜卑贵族看了国史之后,非常不满,就跟北魏的太武帝拓跋焘进谗言,拓跋焘盛怒之下就下令逮捕了司徒崔浩,接下来就要逮捕中书侍郎高允 。拓跋焘就召见高允,问:“《国书》果真都是崔浩一个人写的吗?”这个时候,高允明白发生了什么事,但是他这样回答的:“《太祖纪》由前著作郎邓渊撰写,《先帝纪》个《今纪》是我和崔浩两人共同撰写的 。不过,崔浩兼职很多,至于具体的著述工作,我写得要比崔浩多的多 。”拓跋焘一听,大怒,说“敢情你写的比崔浩还多,你的罪行比崔浩还大,怎么可能让你活!”高允不慌不忙,回答说:“我的罪过确实非常大,应该灭族,但我不敢说虚妄的话来骗您 。拓跋焘回过头说:“这就是正直啊!这在人情上很难做到,而高允却能做得到!马上就要死了,却不改变他说的话,这就是诚实啊,作为臣子,不欺骗皇帝,这就是忠贞啊 。应该赦免他的罪过,要褒扬他 。”于是,皇帝赦免了高允 。
诚信,有时候是需要大勇敢的 。它需要自己内心对于一种价值的坚持,这种价值延伸出来,这便不是仅仅是自己的事情,而是关系到更多人的利益 。
高中语文论语十二章读后感篇4
想必大家都听过《滥竽充数》这个成语故事吧!南郭先生明明不会吹竽,却不懂装懂,混在队伍里充数 。最后事情败露,只好逃跑了 。在《论语》中,也曾一针见血地指出这条道理 。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这句话就是说:知道的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就是智慧啊!对于文化知识和其他社会知识,我们应当虚心学习、刻苦学习,尽可能多地加以掌握 。但人的知识再丰富,总有不懂的问题 。那么,就应当有实事求是的态度 。只有这样,才能学到更多的知识 。
我也当过一次“南郭先生” 。
记得在我8岁的时候,妈妈要下地干活,临走时,吩咐我中午做稀饭,并教我做稀饭的方法 。我一心想去看电视,便不耐烦地说:“好了好了,我平常看你做稀饭都学会了,你还是快去干活吧!”我一边说着,一边推着妈妈向门口走去 。妈妈拗不过我,只好摇摇头,无奈地说:“那好吧,记住,米要淘3遍,水要淹到电饭锅里第二条线的位置,要留意锅里的情况,不要让稀饭漫出来……”“知道了……”
好不容易送走了妈妈,我又扑到电视机前,专心致志地看起了动画片 。不知不觉,到了12点 。我伸了个懒腰,该去做稀饭了 。

来到厨房,我又犯了难,刚才说“我会做稀饭”,只不过是哄走妈妈的一个借口 。现在到了“真枪实弹”的地方,我却大脑一片空白 。算了,现在去向别人请教实在难为情,还是我来吧!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