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 论语十二章 高中语文论语十二章读后感10篇( 四 )


二、规范我的言行和学习方法 。印象最深的是:上半年,我急于求成,却忽略了对概念、句型的理解,这使我学得并不扎实,特别是英语……后来,我反复咀嚼了《论语》,其中“温故而知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的话语,使我受益匪浅 。《论语》倡导的老实、严谨的学习态度,这比任何一种学习法都行之有效 。反复咀嚼,如同在苍翠的青橄榄中嚼出丝丝清凉:做事一定不能违背原则,不仅仅是学习,否则必然失败 。我豁然开朗 。
三、思,然后明目标 。孔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一味读书而不思考,就会因为不能深刻理解书本的意义而不能合理有效利用书本的知识,甚至会陷入迷茫 。而如果一味空想而不去进行实实在在地学习和钻研,则终究是沙上建塔,一无所得 。它告诫我们只有把学习和思考结合起来,才能学到切实有用的知识,否则就会收效甚微 。有了知识,没有思想,就是不切实际的罔 。懂得了学习的重要性 。通过学习获得知识,不是最终目标 。我们还必须学会思考人生,人应当成为怎样的人?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的意思是: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样才是真正的智慧 。前十天,我夸下海口说我知道一个半元音字母,结果我姐姐不信,偏让我说出来,哎,这下可闹笑了笑话 。直到现在我才明白:言行要谨慎,不要夸大自己的知识和本领 。
思考,然后明确目标,对于我们青少年来说,应思考立身和处世的原则 。“内圣外王”的君子,是我们做人做事的目标和准则,也许也是需要用毕生努力不断去接近的一个目标 。
读《论语》,让我们的心灵和谐饱满,让我们对生活有热爱,有向往 。因为它太博大精深,我不敢说我已读懂《论语》,但我从中悟出了很多知识、启迪,更让我明白了关于学习和读书的方法、态度 。我还会坚持研读《论语》,一点一滴的通透其心灵,使我的心灵芳香馥郁 。
高中语文论语十二章读后感篇7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相信很多人都熟悉这几句话,但是你们知道它出自哪里吗?它就是中国古代巨著《论语》里的第一篇 。这个寒假,我拜读了这本书,使我受益匪浅 。在几千年的华夏文明史中,它一直被人们推崇为经典,这是为什么呢?原来这本书,是后人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论的一部著作 。孔子的治国观点以及他评价古代圣贤的言论,是中国古代最基本、最简单、却又最不可缺少的道德修养准则 。在古代这本书被视为儿童的启蒙读物 。
我读完这本书后终于明白了它为什么被视为儿童的启蒙读物了 。书中有这样几大部分:学而篇,为政篇,里仁篇······ 。这些篇目中的言论和故事告诉我们如何做学问,如何做人······
比如其中有这样一句话:”日知其所亡,月无忘其所能,可为好学也已矣 。“子夏的这句话意思是:”每天学习不知道的知识,每月都不忘自己学过的知识,这样就算是好学之人了 。“这里我还看到了一个叫孙敬的好学之人,他经常把自己关在屋子中,不分昼夜,废寝忘食地读书 。他刻苦到夜里读书困了,怕自己打瞌睡,就把绳子栓在头发上,把另一头固定在房梁上,这样他就不会看着看着睡着了 。他就是凭借这样的刻苦学习精神,使自己成为了一代鸿儒 。如果我们现在学习都能有他的这股头悬梁的劲头,还有什么学不成的呢?我想到自己看书时,看一会儿就想去玩,真是惭愧!对,我也要成为好学之人 。只要下定决心,我能做到的 。
再比如其中的这样一句话:”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始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 。“意思是:”虽然会背《诗经》三百篇,但是把国家政治交给他,却不能治理;让他出使诸国,不能独立办事,虽背得多,但不会运用,又有何用呢?“读到这里我脑中立刻浮现了一个故事——《纸上谈兵》 。故事的主人公赵括把兵法背的滚瓜烂熟,谈起打仗,他父亲是赵国有名的大将都说不过他 。可赵王让他去带兵打仗,他却不会根据实际灵活变通,结果误国误民,惨死在战场上 。这又让我明白了:我们既要成为好学之人多读书,同时也要学会灵活运用,做个会学之人,活学活用,知识才能转变成智慧 。
书中还有许许多多深刻的道理,我仔细咀嚼,久久回味,像是亲自聆听了孔子的教导,也希望同学们有空来读一读这本书,体味经典,对话圣贤,它会让你终身受益,带你走向不远处的辉煌!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