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青蛙的游戏叫什么 青蛙游戏什么意思( 三 )


给它收集三叶草 , 给它换吃的 , 给它收拾书包 。游戏中只能干这些事情 。
也许我们都把它当成了自己虚拟的孩子 , 所以这游戏在玩法上就形成闭环了——收割三叶草—给你儿砸买好吃好喝的—儿砸能去更好的地方—给你带回更好的纪念品—儿砸能有更多的小伙伴—收到小伙伴们更好的回礼—给你儿砸带更高级的好吃好喝—……买不起就氪金买三叶草吧!
除此之外 , 你就与你儿砸没有任何交集 , 因为孩子大了 , 父母也不能老管着 。你在游戏中能干的 , 也就上面我所说的这么多 , 三段文字把游戏能玩的东西基本上全概括了 。但这款游戏的魅力就在于 , 它触动了玩家心底那颗“父母心” , 你真的像一名家长一样 , 看他在家的时候就盼着他出去 , 唠叨他别老宅在家里玩游戏(哦不对 , 是看书) 。等他真走了 , 你又老想打开游戏 , 看看儿砸回没回来 。
好不容易给盼回来了 , 还不愿意与你敞开心扉 , 写日记的时候都要背着你 。是啊 , 孩子也是有隐私的 , 不过孩子也有能跟你分享的东西 , 那就是能看看他旅行时拍的照片 , 收拾一下他带回来的纪念品 。然后 , 就关掉应用 , 该干嘛干嘛去吧!放置的是游戏 , 玩的是对儿砸的牵挂 , 让你对一款游戏无时无刻地走心 ,  *** 这款游戏的公司可真花心思呢!
所以 , 《旅行青蛙》为什么能这么火?
首先 , 游戏设计者选对了题材 , 并且给它赋予了可爱的外表 。你可别小看它 , 外在的吸引力是能让玩家选择和下载的之一步 。换句话说就是 , 这款游戏和玩家有没有眼缘——我在应用商店里看截图就没有下载的冲动 , 游戏里面做得再好谁又能知道呢?这事儿还真挺“外貌协会”的 , 特别是这种放置类的游戏 , 要么可爱、要么奇怪 。
显然可爱的路线更为保险 , 更符合大众的审美 , 小猫小狗做的人太多了 , 这次就换成了小青蛙 。全世界喜欢蛙的人可一点都不比猫少 , 尤其是日本人 , 他们对蛙更是情有独钟 。所以 , 让玩家能在商店里一见钟情 , 这就是好的开始 , 也就成功了一半 。不信打开商店搜一下“放置类”游戏 , 你看看有多少名字类似“天天挂机”的游戏直接输在了起跑线上 。
其次 , 是游戏类型的选择 , 放置类题材游戏本身就有火的潜质 。因为这类游戏入门成本很低 , 操作极其简单/就和上文中说的一样 , 玩法基本上就是“没事儿打开点两下” 。放置 Play , Play 的是放置——游戏的主要内容是“搁着” , 打开游戏 , 交互的内容都是为了更好的“搁着” 。这类游戏也因此跨越了语言障碍 , 全世界的玩家都能无师自通 。这就为拥有庞大的用户基数提供了最必要的条件 。
关掉游戏的时候才是真正地玩游戏 , 而打开游戏的操作是为了更好的“关掉游戏”
但你会发现 , 满足以上两点的游戏依然有很多 , 为什么火的偏偏是《旅行青蛙》呢?因为这款游戏能准确把握住玩家的“牵挂心理” 。我们一提到放置类游戏 , 能想到的玩法都是“角色升了多少级”“地下城打通多少层”“院子里收了多少菜” , 这些玩法不是说不好 , 而是太多了 。而且 , 这些放置类的游戏只是让玩家有了“成长”与“收获”的心理 , 依靠奖励不断地 *** 玩家持续玩下去 , 是挺有意思 , 但总有审美疲劳、满足感溢出的时候 。
说白了就是玩腻了 , 而且很快就会达到这个阶段 , 欲望被填满后 , 就觉得游戏没意思了 。而《旅行青蛙》所抓住的“牵挂心理” , 却是一种长期的、折磨人的情感 。就好像某首歌里唱的:“想念是会呼吸的痛 。”前面所说的放置类游戏让我愉悦 , 而《旅行青蛙》却让我痛苦、思念 , 并为之欲罢不能 。可与说 , 这款游戏的核心 , 就是在游戏中放大玩家的“牵挂心理” , 让玩家更有“为人父母”的代入感 , 无时无刻地都惦记着儿砸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