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商行如何防控不良贷款,农业银行不良贷款( 九 )


这里面更大的原因是,农村信用社本是以乡镇为单位组建,本地企业,居民,*** 参股 。这样的体制之下,想要发展就是空话 。甚至管理都很难,大量不良贷款甚至呆坏账至今还在制约发展 。
说不好听的,当时农村信用社主任把公章装在包里,走到哪就贷到哪 。
这是问题一,制度无法落实,监管缺位 。
此外,由于资本薄弱,历年呆账甚至八十年代的死账都还挂着,无法用利润冲减核销导致呆坏账始终拖累发展 。
新世纪开始,信用社合并为县联合社,初步具备抗风险能力,2010年后基本成立地市农村商业银行,到此,因涉及人员与纳税问题,省级农商银行无法推进 。目前,重点城市的农村商业银行发展比较加速,但原始资本与呆账问题依旧没有解决 。
农商银行产生的不良贷款多数是领导层的责任,领导不担当责任,逃避问题,管理体制不合规,上层监督机制缺失,对大额不良贷款不能严格追责,让无能无德之人继续担任领导,造成农商银行不良贷款产生
信贷员形成的不良一笔才几万元,高层放一笔形成不良就上百万,上千万,甚至几千万,顶多少信贷员!追责只追放几万的信贷员,又扣工资绩效的,高层给造成的损失,让职工用减工资来补偿,什么管理 *** ,咋不追责,相反高层工资太高了!高层给信贷员下不良清收任务,几千几千的收顶用吗!美其名日考核,大额却收不上来,完全高管的问题,都会推责,保官位,让员工顶罪名,买单 。
农商银行是由农村信用合作社改制而成立的地方性商业银行 。而农村信用合作社成立的时间更早,建国初期就成立了,他开始只是农民入股的资金互助组织,逐步发展成农村信用合作社 。后接受农业银行领导并和农业银行合署办公,1995年农业银行和农村信用合作社分家,在县级成立农村信用合作联社来领导各乡镇的农村信用合作社,并接受人民银行的监督 。但由于新成立的县联社领导经验不足,加上个别高管个人能力和素质不高,各项规章制度不健全,即使制定了一些规章制度,但并没有认真执行,致使各信用社各自为政,特别是一些乡镇信用社的主任和信贷人员有章不循,发放了大量的人情贷款,冒名贷款,跨区贷款,厽户贷款,使信用社的资产质量迅速恶化,产生了大量的不良贷款 。有的信用社己经到了破产的边缘 。痛失了10几年的发展机遇期,后成立了省联社来领导各县市农联社,并逐步改制成立农商行,并实行了董事长,行长,监事长三权分离的公司治理架构,建立健全了各项规章制度和业务操作流程,各项业务才逐步走上正轨,和其他银行相比,各项业务发展显现了后来之上之势 。但由于 历史 包袱较重,存在大量的不良贷款,制约着农商行的发展 。清收不良贷款,己经是农商行的一项重要工作 。各农商行都成立资产保全部,抽调精干力量,专门保全和催收不良贷款,取得到了一定的成效 。但要想收到更好的效果,必须多措并举 。首先要加大对清收不良贷款的奖励力度,对清收不良贷款的有功人员进行重奖,形成全员清收不良贷款的氛围 。第二加大诉讼力度,做到能诉尽诉,不留死角 。不能让欠贷户有任何幻想,促使他们尽快还贷 。第三动员 社会 力量参与清收,并且加大宣传为度,使人人懂得:守信光荣,失信可耻 。重塑农村的信用体系 。总之,农商行在支持和服务"三农"的同时,一定要严控金融风险,这样才能发展的更好更强 。
不良贷款的产生大部分都是人为因素造成的,农商行贷款利率高,授信额度小,好多优质的客户都不选择来农商行贷款,所以才会贷款质量差 。
农商银行也就是信用社:也是一个没有人疼,但多人扒皮的银行,放的都是农民的 *** ,历经70年发展,形成的不良无法化转,国有银行有资产公司化转,不管怎样改也到无法生存之地,不良消化不了,贷款投放受限,有钱不能放,必死
造成农商银行不良贷款有多种原因吧,也许是发达乡镇的企业不良贷款多,有些发达乡镇办企业的人多贷款规模也就大了,凡事发达乡镇多年过后,有的可能就是不良贷款的重灾区 。
一家支行贷款规模十二个亿,这其中有的企业是真的需要借银行 *** 是诚信企业,而还有的少数企业贷款大户是团队包装,先征用土地然后宏伟规画,出钱捞政治资本成为企业家,最后导致各家银行有贷款,欠银行十万贷款户尊敬银行,贷款户贷一百万按时给贷款利息,贷款上千万也许此人架子大了,贷款上亿特别是各家银行贷款上亿,就是银行的老祖宗了,当初出面帮贷款打招呼的牵线部门领导人,还有发放贷款签字决策者都巳经华丽转身,而贷款大户已经走下坡路,现任支行行长想去收贷款利息太难了,有时企业老板多寻找不到他们的人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