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以科创教育撬动教学变革——苏州工业园区第三实验小学的“双减”路径探索( 二 )


对诗歌进行主题分类、编辑文章和图片、进行版面设计、完成装帧设计和展示汇报……这堂从教材出发、又超越教材的语文课 , 整合起了学校语文、美术等学科教师力量 , 让孩子们体验到了跨学科学习的魅力 。
美术课堂上也有科创资源 。
如何按照时间远近记录下事情 , 如何区别出事情的重要性 , 从别人的绳结中你能看出什么?从问题出发 , 美术教师陈思佳开发了课程“结绳记事” , 分发给孩子们绳线 , 让他们在动手和分享中走近这一古老的记事方法 。 到今天 , 四年级学生小新还珍藏着这条五彩斑斓的绳子 。
研究《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 , 梳理了各个阶段美术知识达标要求后 , 去年陈思佳还成功申请到了“基于中国传统图案传承与创新的美术特色资源开发”研究课题 。
“从科学课堂探索而来 , 我们越来越体会到 , 科创教育的本质不在于新技术、新工具 , 而在于是否关注到了学生创新精神和思维能力的培养 。 ”学校教导主任沈松明介绍 , 更多教师开始把科创作为课程有机组成部分 , 通过问题式研究和项目化学习 , 让学生既达到相关课程标准要求 , 又通过表达、交流、协作等 , 促进核心素养发展 。
老师们改变了教 , 那么 , 真实的学习是否发生了?
2018年开始 , 为了进行追踪评估 , 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教授姚继军对此进行了一项循证研究 , 评估对象为全校的项目化学习课程 。
在研究中 , 姚继军和团队以同区某小学作为对照组 , 第三实验小学作为实验组 。 实验初期 , 两校学生在课堂成绩、解决问题的能力、合作交流能力等方面 , 没有呈现出显著差异 。 随着实验推进 , 姚继军发现:“第三实验小学的学生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更强 。 与普通课程相比 , 学生对开展项目化学习的课堂评价更高 。 ”
顶层设计确保实施路径
方向有了 , 团队有了 , 如何在实施中确保科创教育不跑偏?
从顶层出发 , 第三实验小学构建起了对课程的三维目标:通过健康、性格、科技帮助孩子学会控制生活;通过友谊、自然、艺术帮助孩子享受生活;通过历史、科学、哲学帮助孩子理解生活 。
“每个老师都需要把这三个目标谨记于心 , 努力从这三个维度帮助孩子成为健康快乐、心智自由的探索者和思考者 。 ”学校STEAM项目负责人倪渊说 。
以校本化课程“桥”为例 , 课程内容包括认识中外各类桥梁 , 团队合作完成桥梁的搭建、设计和展示等 。 从这一课程的目标维度来看 , 指向的是帮助孩子控制生活和理解生活 。
与很多学校零散的校本课程开发不同,在第三实验小学,以科创为主题的校本课程基本实现了序列化,并且主要利用节省下来的课堂时间开展 。
“对适宜开展项目化学习的教材内容进行统整后 , 教与学的效率都提高了 , 课时安排要比教材安排的更少 。 ”多余的时间拿来做什么?顾超和老师们开始了新思考 。
“科创教育的核心是激发和保护孩子的创造力 , 所以 , 节省下的宝贵时间决不能用来赶教学进度或者刷题练习 , 我们鼓励老师积极进行项目式学习课程的开发 。 ”顾超介绍 , 为了帮助老师们从“以教定学”转向“以学定教” , 学校编写了教师培训手册 , 为项目式学习设计、组织和开展等提供精确指导 。
“课程前十分钟 , 先用问题引起学生的兴趣 , 随后十分钟 , 可以用小组自由讨论启发学生思考 , 进入课堂核心环节后 , 教师应以探究者和解释者的身份 , 指导学生完成相关设计与制作……”今年暑假 , 学校又迎来了一批新教师 , 在入职培训中 , 倪渊重点解决教师们对什么是基于问题的学习、怎样开发课程、怎样布置作业等问题的困惑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