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幼教杂说”之五十二:《您说,谁对孩子好?》( 二 )


鲁迅先生成年以后回忆儿时这样的一件事 , 其用意是什么呢?我们重读这段文字 , 会有什么样的感想?受到什么样的启发呢?
我想 , 就是告诉我们做父母的这样一个道理:小孩子由于年龄小 , 分辨能力比较差 , 有时候将是非、善恶、美丑、荣辱颠倒 , 本来不好的事误认为是好事 , 该“反感”的 , 反倒“喜欢” , 该“疏远”的却反倒“亲近” 。
这是不懂事的孩子们的眼光 , 反映孩子的幼稚无知 。 通过对儿时经历的回忆 , 他是要提醒家长们 , 不要完全以不懂事的孩子的眼光作为判断是非曲直的标准 , 做父母的应该对事和人有个判断 , 要有主见 。
现象和本质往往并不一致
世界上的人和事是很复杂的 , 现象和本质往往并不一致 , 人们直接感觉到的现象和现象背后的本质往往并不是一码事 。 成年人有时候还会上当受骗 , 更何况不大懂事的孩子 , 难免被表面现象所迷惑 。 做父母的应该在日常生活中 , 利用遇到的一些典型事件 , 引导孩子遇事要动脑筋思考 , 学会分析、辨别 , 透过现象看本质 , 不断提高分辨能力 , 不要被表面现象所迷惑 。
小孩子由于知识、经验比较贫乏 , 第二信号系统(即用词语作为条件刺激所形成的条件反射系统)还不够发展 , 只能通过第一信号系统 , 即指由现实的、具体的刺激物的刺激形成的条件反射系统 , 形成对现实的直接反映 。 就是说 , 对客观事物的判断 , 主要是依靠感觉、知觉 , 缺乏抽象思维能力 。 因此 , 就出现鲁迅先生文章中所说的 , 衍太太鼓励孩子冬天吃冰是对他们“好” , 而沈四太太制止他们吃冰 , 他们却认定是“罪魁祸首” , 把是非、善恶全颠倒了 。
努力争取做个“明白家长”
由此 , 不禁使人联想到中国的有些父母 , 太“护犊子” 。 所谓“护犊子” , 本意为老牛保护小牛犊子 。 比喻长辈保护晚辈 , 上级保护下属 。 现在 , 多指家长庇护自己的孩子 , 一般为贬义 。
有的父母不大乐意听别人反映自己孩子的问题和毛病 , 更不愿意让别人管教自己的孩子 。 认为是“无中生有” , 是“吹毛求疵” , 极个别的甚至骂人家是“狗拿耗子——多管闲事” 。 这样 , 就是心胸太狭隘了 , 对孩子也没有什么好处 。
【父母|“幼教杂说”之五十二:《您说,谁对孩子好?》】父母必须明白 , 只有那些心地善良、纯洁厚道、真正对孩子们好的人 , 才向家长反映孩子们的情况和问题 。 要不 , 人家何必要多管闲事 , 惹家长不高兴呢?
所以 , 当家长听到别人反映自己孩子的问题或毛病 , 或管教自己孩子的时候 , 应当由衷地表示感谢 , 感谢人家的善意和诚意 。 这才是个“明白家长”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