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浪|从辍学少年到科研后浪,这位武大教授逆袭上榜( 三 )
图:陈朝吉教授在2021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上做报告
除此之外 , 深造期间导师们对待科研的严谨也深刻地影响着陈朝吉 , 让他始终坚持一种精益求精的治学态度:“我发现越是优秀的人 , 越有一种孜孜以求的勤奋品质 。 ”怀着那份求知欲 , 他对新知的学习永远保持着谦卑的态度 。 “要想成为一名优秀的科研工作者 , 首要的一点便是勤劳与热爱 , 既要愿意在自己热爱的研究方向上钻研 , 并日积月累地沉淀自己的功底 , 也要学会在团队合作中以诚待人、积极奉献 。 ”这既是陈朝吉对学生的要求 , 也是他规范自己的标准 。
在教导学生的过程中 , 陈朝吉也十分重视对学生进行个性化培养 , 做到因材施教 。 根据每位学生的能力特点 , 引导他们与团队成员优势互补 , 在不断尝试、不断学习的过程中开发自己的长处 , 进而最大化地挖掘每位学生的潜力 。 “我希望看到的是他们都在不断的进步与成长 。 ”
带领学子迈入创新的大门 , 也是自己在热爱的领域不断耕耘、继续深造的过程 。 在陈朝吉的心中 , 求知的道路永远没有终点 。
你是否在让社会变得更好?
发奋成才的道路上 , 每一个脚印都不会白走 。 这个昔日险些走上集市卖猪肉的少年 , 今天已经靠自己一步一个脚印推开了科技创新的梦想之门 。 而那些曾阻碍他的坎坷既磨砺了他的心性 , 也增长了他的阅历和见识 。 对此 , 陈朝吉坦诚地表示 , 只把他人经历的当作故事 , 启迪必然是很有限的 , 因为再多外在教导都比不上自己经历后迸发的内生动力有效:“趁年轻 , 吃一些苦没有坏处 。 ”这份初心 , 每个人都应该在自己的人生中学会体悟 。
求知初心不改 , 成功自有其时 。 还在攻读博士时的陈朝吉曾说过:“对科研的热情支撑着我现在的生活 , 有梦可追的日子总是充实而无憾 。 ”而现在的他 , 梦想的蓝图已然逐渐清晰:“应该通过自己的努力让人们生活更好 , 社会更公平、国家更强大、世界发展更可持续 。 ”
今后 , 他将继续深耕生物质材料的多尺度结构设计、功能化以及可持续利用等领域 , 促进社会可持续发展 , 助力国家碳中和目标实现 , 应对全球材料能源环境挑战;同时加快技术落地 , 发展新科技新工艺 , 让福祉遍及大众 , 让科技切实改善人们的生活 。
“我始终是有着一些坚持的 , 尽管很多东西放在心里 , 但依然想尽力去做到自己能做的事 。 ”无论目标远近 , 信念的指引总能带领我们在困境中逆风航行、一往无前 。 在陈教授眼中 , 如何与社会环境自洽相处 , 初心不改地承担自己的社会责任 , 也是青年学子在大学的人生必修课 。
“你是不是在为让这个社会变得更好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这个问题 , 陈朝吉在不同阶段总会询问自己 。 或许 , 我们每个人也应当向自己的内心追问答案 。
自1999年起 , 《麻省理工科技评论》“35岁以下科技创新 35人”每年都会从世界范围内的前沿科学、新兴技术、创新应用中遴选出对未来的科技发展产生深远影响的创新领军人物 。 从实验室里不断涌现的研究成果 , 到科技创业者们在各前沿领域取得的里程碑式突破 , 这些未满 35 岁的青年后浪 , 在各大科研领域中不断探索实践 , 让日新月异的科技创新更好地造福人类 , 让今天的世界变得更加美好 。
科研创新之路
何谈顺风顺水
不过是千百次跌倒后的坚守
才把偶然守成了必然
求知若渴 创新争先
珞珈青年 永不止步
(来源:武汉大学微信公众号)
推荐阅读
- 难处|从最难处入手 解疑难去心结
- molly|知识点17:定语从句的结构和用法(who,whom,whose)
- 考试|搞不定初级会计,会计从业资格证来了!
- |半年时间,将英语从90分提高到130分以上可能吗
- 全体师生|南京师范大学附属中学新城初级中学:科技造就未来,我们从这里启程!
- 教师|“穷人定律”不易打破,收入低的家长,普遍想让学生从事这些工作
- 杭州|继32种事业编被取消后,又有8种事业编成为公务员,教师何去何从
- 中学|你从自己的过往经历中学会了什么?
- 复旦大学|复旦教授上课时香烟从不离手,学校和学生却从不反对,为什么?
- 观点|英国Dissertation评分将从哪些方面进行考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