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学|探索“十四五”中外合作办学布局新思路

加快和扩大教育对外开放 , 优化全球布局 , 加强国际人才培养和科研国际合作 , 推动教育对外开放高质量、内涵式发展 , 是教育国际化战略的重要部署 。 中外合作办学作为教育国际合作与交流的重要载体 , 在教育对外开放中承担了越来越重要的任务和使命 。 自1995年《中外合作办学暂行规定》发布以来 , 中外合作办学取得了长足进步 , 已进入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 。 中外合作办学作为融合创新的办学形态 , 覆盖了28个省、自治区、直辖市 , 合作对象涉及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800多所外方高校 , 包含理学、工学、经济学、管理学、农学、医学、法学、教育学等11个学科门类200多个专业 。
中外合作办学的地域分布
中外合作办学分布广泛 , 中国内地除青海、西藏、宁夏以外 , 都设立有中外合作办学机构或项目 。 但中外合作办学分布具有明显的区域性特征 , 发展并不均衡 。 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都位于广东省和长三角地区 。 广东省多达4所 , 包括北京师范大学—香港浸会大学联合国际学院、香港中文大学(深圳)、深圳北理莫斯科大学、广东以色列理工学院 。 长三角地区有5所 , 其中浙江省2所 , 包括宁波诺丁汉大学和温州肯恩大学;江苏省2所 , 包括西交利物浦大学和昆山杜克大学;上海纽约大学设立于上海 。
数目众多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主要分布于东北、华北、华东和华南地区 。 河南、山东、北京、河北和天津组成了第一集群 , 机构和项目多达近400个 。 其次是长三角地区 , 位于江苏、浙江、上海、安徽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超过300个 。 东北三省一直坚持推进中外合作办学 , 机构和项目数也有近200个 。 中西部地区中外合作办学在近年来有了较快的发展 , 但机构和项目总体数量仍然较少 。
中外合作办学的学科专业设置
学科建设是高校内涵式发展的关键 。 高校通过中外合作办学 , 可引入和吸收外方合作院校的优质教育资源 , 提升对学校学科建设的贡献度 , 这也是中外合作办学的重要目的之一 。 因此 , 中外合作办学的专业设置能体现出高校的学科建设思路 。
独立法人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 , 办学体量较大 , 专业设置更广泛 。 结合高校学科和专业建设规划 , 注重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匹配性 , 强化数学、物理、化学等基础学科建设 , 是独立法人中外合作办学机构的特点 。 对于几所中外合作大学来说 , 学科布局比较集中在工学、理学、经济学、管理学、教育学等领域 , 专业设置最多的为数学与应用数学、经济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生物科学、环境科学等 。 2010年之后成立的中外合作大学 , 在科学研究方面 , 注重结合所在地区的资源、工业特点以及优势学科等 , 形成比较集中的学科方向 。 如香港中文大学(深圳)对接珠三角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需求 , 结合国际学科发展趋势 , 强调新兴学科和交叉学科 , 重点发展的研究领域包括机器人与人工智能、大数据与数据科学、新能源与能效管理、现代生物信息工程、经济金融与物流、新型材料科学等 , 提升对深圳市及广东省重点行业发展的支撑和引领作用 。
与独立法人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不同 , 非独立法人的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和项目 , 特别是中外合作办学项目 , 因其涉及的专业少、学生数量较少 , 对社会经济发展的形势与需求反应迅速 , 在学科和专业设置方面具有很大的优势 , 更加体现出社会经济发展的时代需求 。 根据现有数据分析 , 学科分布随着培养层次的不同而有所不同 。 在本科层次 , 开设最多的前5个学科分别是工学、经济学、文学、管理学、理学;在硕士及以上培养层次 , 开设最多的前5个学科则是管理学、文学、工学、经济学、理学 。 在“双一流”建设高校中 , 中外合作办学位居前三位的专业是机械设计制造及自动化、金融学、土木工程 。 近年来 , 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等专业也有所增加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