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务教育|《安徽省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方案》8问8答( 二 )


五是保障课后服务条件 。 根据学生规模和中小学教职工编制标准 , 统筹核定编制 , 配足配齐教师 , 优先保障教育发展需要 。 设区的市教育部门要会同相关部门 , 结合当地实际 , 综合考虑物价水平等因素 , 制定课后服务参与教师和相关人员的补助办法和补助标准 。 各地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在核定绩效工资总量时 , 应根据当地中小学校开展课后服务的实际情况 , 把用于教师课后服务补助的经费额度 , 作为增量纳入绩效工资 , 不作为次年正常核定绩效工资总量的基数;对聘请校外人员提供课后服务的 , 课后服务补助可按劳务费管理 。 将教师参加课后服务情况作为职称评聘、表彰奖励和绩效工资分配的重要参考 。 学校对参与课后服务的教师可统筹安排实行“弹性上下班制” 。
六是推进家校社协同育人 。 加强《安徽省家庭教育促进条例》宣传 , 完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建设 。 推动社区家庭教育指导中心、服务站点建设 , 引导家长树立科学育儿观念 , 理性确定孩子成长预期 , 努力形成减负共识 。 家校社共同引导学生用好课余时间 , 进行必要的课业学习 , 从事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 , 开展适宜的体育锻炼、阅读和文艺活动 , 促进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 。
3.如何进一步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
答:一是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 巩固义务教育基本均衡成果 , 积极推进优质均衡创建工作 , 督促指导各市、县(市、区)对标达标、整改提高 。 完善集团化办学、学区化治理和城乡学校共同体建设 , 深入推进智慧学校建设 , 力争到2022年底实现城乡智慧学校全覆盖 , 充分激发学校办学活力 , 整体提高学校办学质量 , 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 , 加快缩小城乡、区域、学校间教育水平差距 。
二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 教育部门指导学校健全教学管理规程 , 优化教学方式 , 强化教学管理 , 提升学生在校学习效率 。 开展高效课堂教学研究 , 探索基于学科的课程综合化教学 。 分学科制定义务教育课堂教学基本要求 , 定期开展课堂教学质量评价 。 精准分析学情 , 注重因材施教 , 鼓励开展差异化教学及个别化指导 。 学校不得随意增减课时、提高难度、加快进度;降低考试压力 , 改进考试方法 , 不得有提前结课备考、违规统考、考题超标、考试排名等行为;考试成绩呈现实行等级制 。
三是规范课程教学管理 。 强化学校课程实施主体责任 , 开齐开足开好国家规定课程 , 严格落实国家课程方案和课程标准 , 确保学生达到国家规定的学业质量标准 。 科学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校本课程 , 丰富课程内容 , 创新课程形式 。 大力推动幼儿园和小学开展入学准备和入学适应教育 , 严格落实“零起点”教学 , 积极推进幼儿园与小学、小学与初中科学衔接 。
四是严禁教师有偿补课 。 严禁在职中小学教师校外有偿补课(含“一对一”、线上有偿补课) , 与校外培训机构合作 , 为校外培训机构介绍学生或者提供学生信息 , 组织、推荐或引导学生参加校外有偿补课等行为 。 依法依规严肃查处教师校外有偿补课行为 , 直至撤销教师资格 。
五是深化质量评价改革 。 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和科学的教育质量观 , 落实县域义务教育质量、学校办学质量、学生发展质量评价指南 , 将“双减”工作成效纳入县域和学校义务教育质量评价 , 把学生参加课后服务、校外培训及培训费用支出减少等情况作为重要评价内容 。 进一步提升中考命题质量 , 防止偏题、怪题、超过课程标准的难题 。 完善学业水平考试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制度 , 稳步推进中高考改革 。 要积极完善基于初中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结合综合素质评价的高中阶段学校招生录取模式 , 完善考试方法和成绩呈现方式 。 逐步提高优质普通高中招生指标分配到区域内初中的比例 , 规范普通高中招生秩序 , 杜绝违规招生、恶性竞争 。 不得以考试成绩或升学率片面评价学校、校长和教师 , 坚决克服“唯升学”“唯分数”的倾向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