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学校霸凌现象越来越多,家长要这样做


高校|学校霸凌现象越来越多,家长要这样做
文章图片
高校|学校霸凌现象越来越多,家长要这样做

现在只要谈到学校的霸凌问题 , 家长的心都揪了起来 。 9月7日云南建水县通报一例霸凌事件的处理结果 , 相关共计16名涉事人员均被依法处理 , 而就在9月8日山西大同市也通报一起校园霸凌事件的处理结果 , 4名犯罪嫌疑人被刑拘 。 这刚开学没多久就发生了多起这样的恶劣事件 。 更为严重一些的甚至会威胁生命健康 。 校园是一个密集的群体 , 学校的老师也不能保持对学生的一直监管状态 。 期间任何一点的分歧 , 矛盾都会引起霸凌现象的发生 。

我们先来看一组数据 , 2017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校园暴力和欺凌》数据显示 , 32.5%的学生遭到过校园欺凌 。 这其中 , 30%的人选择沉默 。 2017年中国人民法院数据显示 , 59%的学生在看到他人受到欺凌时 , 选择沉默 , 相当一部分校园暴力事件只能由教育机构内部处理 。 2017年6月最高人民法院发布一份《关于校园暴力案件的调研报告》中 , 对2013-2015年各级法院审结生效的100件校园暴力刑事案件进行了梳理 。
这100起法院审结的案件涉及到未成年被告人159名 。 其中 , 已满十四不满十六周岁的被告人55人 , 占34.59%;已满十六不满十八周岁的被告人104人 , 占65.41% 。
事实上 , 法院受理的校园暴力伤害案件主要以故意伤害罪追责 , 而构成故意伤害罪又要求致伤达到轻伤以上程度 。 由此导致 , 对不满十四周岁的儿童故意杀人、已满十四不满十六周岁的青少年实施殴打、凌辱等轻伤害的行为难以追究刑事责任 , 甚至也不能进行治安拘留处罚 , 相当一部分校园暴力事件只能由教育机构内部处理 。
在校园霸凌事件中 , 施暴者往往以群体形式出现 , 群体形式让施暴者中的首脑狂妄自大 , 基于从众心理 , 极容易挟裹其他施暴者 , 也容易被其他施暴者挟裹 。 而青少年的责任意识比较淡漠 , 如果家庭教育出现问题 , 其性格和三观都会出现偏差 , 对于和其他人的矛盾 , 脑子一发热会本能的采用暴力方式去处理 。 如果性格和三观较为偏激 , 还会出现以施暴为乐 , 来奠定自己的权威 。 施暴者对于受害者的伤害是想不到的 , 脑海想的都是要让对方屈服 。 当事情开始时 , 整个事情就就会脱离理智的范围 , 朝不可控的方向发展 。
而在受害者身上一般都存一些共性 。 内向:内向的学生往往看起来好欺负 , 看起来唯唯诺诺 , 感觉就不是一个敢于反抗的人 , 而且不大有可能将事情告诉老师;社交匮乏 , 多独来独往 , 身边朋友不多 , 这样的学生就不用害怕有人为他强出头 , 也不用担心被报复 , 就可以保证施暴的成功性;外形不佳的孩子除去矛盾因素 , 外形条件不好的孩子更容易受到歧视 , 施暴者在这类人面前会本能的将两个人分成不同阶级 , 对这类人进行打压 , 迫害;还有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 , 有些学生的学习成绩不好 , 给人不够聪明的样子 , 老师对于这类学生的关注也不多 , 在施暴者眼中也属于可以被打击的对象 。 这四类学生在学校中受到霸凌的几率超过其他学生 , 不难看出施暴者的霸凌对象都找看起来比较好欺负的 , 没有后患的 。 在很多霸凌事件中都是多名施暴者对一名受害者 , 而且都是发生在洗手间 , 楼梯间 , 宿舍 , 巷子等人少的地方 。 在施暴过程中摄于施暴者的压力 , 受害者都会选择合作 , 这样只会让施暴者气焰更嚣张 , 而且在事后更是担心被报复 , 不敢主动告诉父母和老师 。 一些霸凌事件不是只发生一次 , 而是多次重复的发生 , 让受害者苦不堪言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