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市|“无缝对接”培育大国工艺工匠

专业与产业、职业岗位对接 , 专业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 , 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 , 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对接 , 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是深化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基本要求 。 基于莆田市重点打造的千亿工艺美术产业集群和7000多家工艺美术企业 , 及其与全市30多万从业人员相比高层次人才缺口仍然较大的现状 , 笔者所在的湄洲湾职业技术学院适时成立工艺美术系 , 通过政校行企多元协同 , 以培养既懂加工技艺又有创新意识的混合型高素质雕刻玉石类和首饰金工类技术技能人才为核心 , 以校企双师教学为支撑 , 把企业引到学校、岗位任务引入教学项目、车间延伸到教室、大师引进课堂 , 合力培育大国工艺工匠 , 推动莆田工艺美术产业转型升级 。
多元协同 , 形成“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工作机制
整合政府行政资源、院校智力资源与行业企业信息、技术、平台优势 , 围绕工艺美术产业的人才需求及创新发展的共同愿景 , 打造省级职教集团 , 下设产业学院具体实施 。 集团明确“划分支出范围、各自独立建账”的资金投入办法 , 充分发挥政行企校各自在办学中的优势 , 围绕“人才培养—研发—生产—文化传播”形成利益共同体 , 构建了灵活、有效、多元的协同育人机制 。
其中 , 校政协同出政策、定规划、强保障 , 将支持学校举办工艺美术相关专业纳入市“十三五”规划 , 并在资金、项目上予以支持 。 校行协同引资源、搭平台、播文化 , 通过与莆田市工艺美术协会等行业协会联姻搭桥 , 打造现代加工技术研究平台、文化创意研究平台等创新技术平台 , 提高工艺品的技术含量和附加值 , 服务传统产业技术创新 。 校企协同明需求、建体系、共育人 , 充分发挥企业在办学中的主体作用 , 建立校企“6G”体系 , 即共同制定人培方案、共建教学资源库、共建双师团队、共建实训基地、共同参与教学评价、共同指导毕业设计 。 校校协同定标准、建资源、助衔接 。 与莆田学院等院校共建专业、共建标准、共建资源、共享成果 。
项目驱动 , 形成“三段递进、四能并重”培养体系
校行企联合组建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 , 根据学生成长成才规律和行业、企业用人需求与岗位能力标准 , 研制“三段递进、四能并重”人才培养方案 。 其中 , 三段递进即第一阶段(第1、2学期)夯实专业基础 , 学习基本知识和训练基本技能;第二阶段(第3、4学期)演练岗位能力 , 通过“大师工作室—学生工作坊—仿生车间”一体化实训链 , 以行业企业委托的真实产品项目为导向 , 从作业练习转向项目设计 , 培养学生适应未来岗位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第三阶段(第5、6学期)提升岗位技能 , 由企业师傅多师全流程轮训 , 通过真实的在岗产品加工生产 , 全方位锤炼岗位技能 。 四能并重即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创新意识、匠心素养、职业发展四种能力 , 准确定位学生的培养目标 , 并以此为导向 , 优化人才培养方案 , 设计专业课程体系 , 以项目化教学分阶段培养四种核心能力 , 解决学生技能单一、发展潜力受限问题 。
具体来说 , 一是项目化教学驱动职业技能提升 。 将珠宝玉石产品的生产过程转化为教学项目 , 遵循学生的认知和成长规律 , 以职业岗位核心能力为逻辑起点 , 构建基础项目、方向项目、个体项目、企业项目等递进式的项目化教学内容 , 从基础技能入手 , 由浅而深、从易入繁 , 将珠宝玉石产品生产过程导入课堂 , 解决了教学内容与职业岗位要求不适应问题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