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复读十二年“只想上清华” 是追逐梦想还是别有内情?

□斯涵涵
一篇《复读十二年 , “只想上清华”》在网络引发热议 。 这是广西农村一位80后的真实人生 。 唐尚珺从2009年开始踏上高考之路 , 此后十二年间 , 一直在为自己的清华梦而努力 , 哪怕中间考上了中国政法大学、吉林大学、重庆大学 , 他也选择中途放弃、再度高考 。 (11月8日钱江晚报)
唐尚珺是纪录片《高十》的主角 。 何为“高十”?第一年复读生通常被称为“高四” , “高十”意味着拍纪录片的时候 , 唐尚珺已瞒着家人复读了7年 。 时至今日 , 他已经复读十二年 , 而他今年已经33岁了 , 第13次参加高考 , 他与理想目标——清华大学录取分数线隔着90来分的距离 。
从报道来看 , 唐尚珺对于考清华的态度 , 其实有一个转变的过程 。 早期 , 他纯粹为了实现清华梦 。 后来 , 他意识到复读可以成为赚钱的“机会” 。 2016年 , 唐尚珺考了621分 , 被中国政法大学录取了 , 但是当时他父亲正生病 , 而他恰好看到了南宁平果三中600分以上复读奖励10万元 , 第二年考上清华再奖励60万元的宣传 。 而且入读之后 , 学校每个月还有2000元生活费 , 并配一套两室一厅的公寓 。 于是他心动了 。 在大家都为他终于考上了北京的大学而高兴的时候 , 他却从中国政法大学退学 , 再次踏上了复读、高考之旅 。 “能上想去的学校 , 又能挣到钱 , 那肯定划算啦 。 ”
复读十二年“只想上清华” , 唐尚珺从最初的追逐梦想变成了夹杂着现实考虑的职业高考人 , 教育的本质已然异化 。
职业高考人的诞生 , 并非无水之源 。 每年高考揭晓 , 一些学校总会千方百计广而告之:我校某某考取某名牌大学!若然考上“清北”更是张灯结彩 , “昭告天下” 。 高分考生与学校之间早已达成某种默契:学校用优厚的奖金和条件争夺考生 , 考生用高分提高学校的升学率、重点率作为回馈 。
【教育|复读十二年“只想上清华” 是追逐梦想还是别有内情?】高考作为一项公平公开公正的考试制度 , 旨在为国家选拔人才培养人才 。 但毋庸讳言 , 高考在一部分人心目中已经异化成为虚火旺盛的高考经济 。 一方面 , 职业高考人可借考上名校领取巨额奖金赖以为生 , 另一方面学校由此获得教育成功的最佳广告 , 双方“共赢” , 何乐而不为?当名利充斥于教育者和受教者头脑 , 诞生“复读十二年”的“高考专业户”也就不足为奇 。
当然 , 复读十二年 , “只想上清华” , 仅仅只是个体的选择 , 也是公民的权利 。 但是 , 也要考虑到 , 多年来录而不读 , 是否侵害了其他考生的受教育权 。 幸好 , 不少省份已意识到这一问题的危害 , 对复读进行了设限 , 这无疑在敦促那些“高考专业户”及早“转行” 。
人生有多少个12年?且不说随着年纪的增长、精力的衰减 , 及高考题目的变革 , 唐尚珺感觉高考越来越难 , 即便他考上了清华 , 也并非他所想象的“走上人生巅峰” , 而只是踏上了漫漫人生无尽“考试”中的某一级台阶 , 往后所要面对的依然是千回百转的未知之路 , 需要用勇气、智慧 , 去面对、去把握 。
偏执于高考 , 一条路走到黑 , 用考上名校作为一切行动的指南 , 把刷题考高分作为赚钱的门道 , 既是对个体个性的压抑 , 时间的空耗 , 也造成了高考资源的浪费 , 更是对现代教育目标的违背 , 于私于公都不值得提倡 。 转变教育理念 , 推进素质教育 , 加快改革步伐 , 道阻且长 , 需要学生、家庭、学校以及整个社会不断反思并改变 。

    推荐阅读